缩略图

智慧课堂平台在“ 传热实验” 中的精准教学实践

作者

阿马尼沙汗·吾斯曼

洛浦县多鲁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传热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传统的传热实验教学存在诸多明显局限。在传统模式下,教师通常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小组,难以全面、细致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细节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精力有限,教师往往只能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讲解,导致教学针对性严重不足。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在使用温度计时没有正确放置、加热过程中没有控制好火候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同时,一些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不细致,无法准确捕捉关键的温度变化或热量传递过程,进而影响对热传递原理的理解。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强、实验操作熟练的学生,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深入指导,他们也难以获得更具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智慧课堂平台在“ 传热实验” 精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实验前:精准备课与预习引导

在传热实验开始前,教师可充分借助智慧课堂平台进行精准备课,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平台拥有庞大的资源库,能够整合大量与传热实验相关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实验视频,这些视频可以清晰展示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关键的实验现象,还有详细的知识点解析,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以及常见问题解答,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分析、仪器故障处理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导热性的差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到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筛选并整合这些资源,制作出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和预习资料。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查阅和分析往届学生在传热实验中的常见错误,比如在探究热传导实验中金属棒上蜡环融化顺序判断错误,以及遇到的难点问题,如对热对流中流体循环流动原理理解困难等,提前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应对。

(二)实验中:实时监测与精准指导

在传热实验进行过程中,智慧课堂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实时监测和精准指导的作用,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通过平台与各种实验设备相连接,这些设备包括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并记录实验中的温度变化,还有数据采集器,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等,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具体的操作步骤时间节点等数据会实时、准确地传输到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平台的终端,如电脑、平板等,实时查看每个学生小组的实验数据和操作情况,通过数据的异常波动或操作步骤的不连贯,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不规范行为,如仪器连接错误,将温度传感器接反导致数据无法正常采集,或者温度测量方法不当,没有将传感器探头放置在正确的测量位置等,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发送具体的提示信息,如“ 请检查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端口是否正确”“ 请将传感器探头放在金属片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等,进行及时纠正,避免错误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实验数据异常的小组,如在探究不同金属导热性实验中,某小组测得的铜片和铁片上蜡环融化时间与理论值偏差较大,教师可以远程调取其实验过程的详细数据,包括加热功率、传感器放置位置变化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通过平台指出其可能存在的金属片放置位置不当,没有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或者加热时间控制不合理,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调整建议,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三)实验后:精准评价与巩固提升

传热实验结束后,智慧课堂平台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精准的评价,为教学反馈提供有力支持。平台会根据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综合评分,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比学生测得的数据与标准数据的偏差程度;操作的规范性,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仪器使用是否正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评估报告中对实验目的、步骤、现象、结论的描述是否清晰、合理等。平台会根据这些维度自动生成详细的评价报告,报告中不仅有具体的得分情况,还有对每个维度的评价说明,指出学生的优点,如“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准确” ,以及存在的不足,如“ 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 。评价报告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还能为教师的教学总结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智慧课堂平台在“ 传热实验” 精准教学中的实施保障

(一)完善平台功能与设备支持

要确保智慧课堂平台在传热实验精准教学中顺利应用并发挥最佳效果,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各种需求。平台应具备稳定、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能够准确、实时地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温度、时间、操作步骤等,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丢失或延迟的情况,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教师的分析和指导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优化互动交流模块,设计更便捷的沟通界面,支持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交流形式,方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随时进行顺畅的沟通和讨论。此外,还需要配备足够数量且质量可靠的实验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加热装置等,并确保这些设备与智慧课堂平台的兼容性,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和数据的顺利传输,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二)提升教师平台应用能力

教师作为智慧课堂平台应用的关键实施者,其平台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精准教学的实施效果。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如资源上传、数据查看、评价设置等,还应包括利用平台进行精准教学的技巧,如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学生的学习问题、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方案等。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台功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传热实验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基于平台数据的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任务布置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建立教师交流机制,让教师之间相互分享平台应用的经验和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整体教师队伍平台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平台使用习惯

学生能否熟练、有效地使用智慧课堂平台,也是影响精准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开始前,教师应专门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熟悉平台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预习资料的查看方式,如何搜索和浏览相关的实验视频、知识点解析等;实验数据的上传流程,如何将实验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互动交流的参与途径,如何在讨论区发布问题、回复他人等。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平台进行学习,如布置平台上的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平台使用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平台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学习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将智慧课堂平台应用于“ 传热实验” 的精准教学实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通过实验前的精准备课与预习引导,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充分准备;实验中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指导,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后的精准评价与巩固提升,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强化了知识掌握。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准教学闭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传热知识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硕,解楠楠.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应用[J].山西青年, 2025, (08): 5-7.

[2]曹怡然.基于智慧课堂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 2025,(04): 7-9.

[3]陈初蕾.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物理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2024,(35): 108-110.

[4]徐丽芝.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4, (11):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