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大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研究
翁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引言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变革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亦需顺应时代潮流。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体育竞赛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锤炼意志品质、培育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面对高校规模持续扩大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带来的新需求,传统体育竞赛组织模式在信息沟通(效率低下、易遗漏)、竞赛管理(流程冗繁、易出错)和资源配置(调度失当、存在孤岛)等方面凸显出显著缺陷,不仅增加了运营难度和成本,更影响了竞赛的流畅性、公平性及参与者体验。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凭借其高效性、便捷性和准确性为解决上述瓶颈提供了全新路径,为赋能赛事信息精准触达、管理流程智能化、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及提升服务体验开辟了广阔前景。尽管针对体育竞赛发展的研究日益丰富,但聚焦“ 数字赋能” 视角,系统探索大学生体育竞赛组织效能提升策略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在技术与实践深度融合、信息化平台构建及效能评估机制等方面亟待深入探讨。因此,深入研究数字赋能下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研究,不仅能够拓展体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边界,更能为高校推进体育竞赛信息化、智能化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紧迫的实践指导意义。
1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体育竞赛组织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高校体育活动也开始尝试采用数字教学手段。在比赛的报名阶段,很多高校都采用了网上报名系统,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的报名,又方便了竞赛组织方的统计与管理。在竞赛宣传上,以社交媒体和校园网站为主要宣传渠道,可以快速向师生传递竞赛信息。但是,目前在高校体育竞赛组织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校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表层,如网上报名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而竞赛组织的其他环节仍然沿用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需要专业人才支撑,而当前高校体育竞赛组织者中既懂体育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数字技术在竞赛组织中的深度应用。
2 数字技术对大学生体育竞赛组织效能提升的作用机制
2.1 优化竞赛组织流程
数字技术作为竞赛组织的智能化发动机,有力地推动了竞赛组织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如竞赛管理系统,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科学地规划比赛日程。该系统综合考虑比赛项目、参赛队伍数目、时间约束等因素,能快速生成一张合理、紧凑的排程表,避免人为编排可能造成的时间冲突及不合理现象。在裁判指派方面,本系统可以根据裁判的专长领域、裁判的经验以及比赛日程安排等信息,智能地对每一场比赛进行精确的分配,保证每一场比赛都有一名裁判执行正确的裁判。在场馆调度方面,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场馆的使用状况,对不同比赛项目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场馆利用率。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还搭建起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部门都能实时了解到竞赛的最新动态,达到了无缝交流和合作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延迟,让竞赛的组织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为顺利举行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高校体育竞赛信息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社会媒体平台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及强大的传播能力,已成为竞赛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比赛开始之前,先放出一段精心制作的比赛预告,再辅以精彩的宣传图片、视频等,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让他们对比赛充满了期待。在比赛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可以及时地将运动员们的精彩瞬间和大家分享,让不能亲临赛场的教师和学生感受到比赛的热烈气氛。在比赛结束之后,将会公布比赛成绩,表彰表现优异的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竞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数字化宣传可以准确把握观众的兴趣与需要,并有针对性地向相关群体推送竞赛信息,避免无效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让竞赛在更大程度上被大众所认识。
2.3 增强参与者的互动与体验
数字技术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搭建了一个动态互动的桥梁,对于观众来说,在线投票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比赛的某些环节,比如评选最佳选手、最受欢迎的球队等,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评论区成了观众交流心得、交流意见的平台,大家可以在这里热烈讨论比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氛围。而直播互动功能则让观众更加贴近比赛,可以在直播间里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观众互动。对运动员来说,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实时成绩查询功能,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并及时调整战术。而竞赛分析服务则是对参赛选手的比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选手们提供专业的意见与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比赛水平,让选手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成长。
3 数字技术赋能大学生体育竞赛组织效能的提升策略
3.1 加强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
高校在体育竞赛组织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由表层应用向深层挖掘转变。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大学可以成立专业的数据采集小组,在比赛准备阶段,全面收集运动员的训练数据、过去的比赛成绩和身体指标。在比赛过程中,实时采集运动员跑动距离、传球次数、射门角度等数据。然后,借助专业的分析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如通过对运动员体能消耗及竞技状态的分析,为教练员制定战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不同参赛队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帮助竞赛组织者合理安排赛程,避免强队过早碰面[3]。针对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高校可以与相关科技企业合作,建立专门的观众体验区。在体育馆内设置 VR 观众席,观众戴上 VR 头盔,就像是站在赛场上一样,可以从多个角度观看比赛。对于不能亲临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利用 AR 技术进行虚拟观看。比如,可以在直播画面上加入一些虚拟的观众席位、广告牌等,增强画面的立体感、真实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3.2 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高校应针对体育竞赛组织者进行数字化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首先,要进行数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电脑操作、资料处理软件等,使人员具备数字化的基本操作技巧。其次,针对竞赛组织的特点,开设竞赛数据分析和应用、数字竞赛推广等数字化课程。培训方式可多元化,可采用网上授课、线下实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在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方面,高校要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为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诚邀具备数字技术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体育竞赛的组织团队中。最后,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学校可以对其课程进行优化,加入数字科技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运动训练中人工智能的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与运动沟通等。
3.3 完善数字化竞赛平台建设
在搭建数字竞赛平台的过程中,高校应组建由体育竞赛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用户体验设计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对平台的功能要求进行研究,以保证平台可以实现竞赛报名、赛程安排、比赛结果查询、竞赛宣传等核心功能的整合。在竞赛报名功能方面,平台应提供简洁明了的报名界面,并支持网上报名和手机 APP 报名等多种报名方式。在赛程安排方面,赛程安排功能要实现智能化,根据参赛队伍的数目、场地的状况和运动员的休息时间等因素,自动生成一个合理的赛程表。在考试成绩查询中,成绩查询功能要求快速准确。比赛结束后,能及时上传成绩,提供按队查询、按选手查询等多种查询方法。在竞赛宣传上,平台应设立专题宣传版块,发布竞赛相关信息、精彩瞬间、视频回放等内容。同时,它还支持社交媒体分享功能,让观众可以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竞赛信息,扩大竞赛影响力。
3.4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
首先,高校可以与互联网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互联网公司为大学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支撑,帮助高校提高竞赛的数字化水平。比如,利用云计算技术对竞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与处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竞赛的智能化解说与分析。大学为网络公司提供了实践平台与数据资源,使其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技术与产品。其次,高校在与主办方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为主办方提供更多的宣传机会。在竞赛平台中,设置独家广告位,展示赞助商品牌及产品信息。最后,与社会团体合作,如体育社团和社会公益团体。通过与体育协会的合作,联合举办高水平运动比赛,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4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体育竞赛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竞赛组织过程优化、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参与者互动体验增强三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高校体育竞赛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需要加强不断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完善数字竞赛平台、加强企业与社会的合作。未来,高校要主动顺应数字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水平与质量,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育活动体验,促进大学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瞿依婷,刘蔚宇,黄海燕.线上体育竞赛的发展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科 研,2025,46(02):88-96+104.
[2]辛长成.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竞赛高质量发展: 逻辑机理、发展路径和竞赛案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02):253-256.
[3]黎镇鹏,任波.新时代数字体育竞赛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02):168-174.
[4]黎镇鹏,任波.数字体育竞赛:概念内涵、实践样态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4,58(06):57-64.
[5]王永杰,刘青.数字经济赋能体育表演业高质量发展:生成逻辑、阻滞困境与实践进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03):114-121.
[6]杨韵.虚拟体育:数字时代体育的本质重释与价值省思[J].体育学刊,2025,32(04):1-7.
[7] 王永杰,刘青.数字经济赋能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发展:生成逻辑、阻滞困境与实践进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03):114-121.
[8] 张强,王家宏.数字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发展:突破动因、国外镜鉴与立体化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7):54-61.
课题:2025 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XSP25YBC534);2025 年“ 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专项课题” (25myjd18)。
个人简介:翁优(1990—),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