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蒋璐璐 顾巧丽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引
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创伤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及医疗资源消耗。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 5%-30% ,与手术方式、患者基础状况及围手术期管理密切相关。感染的发生涉及细菌定植、局部微循环障碍及免疫功能抑制等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切口感染的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优化围手术期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 年11 月-2024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普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35 例)和对照组(35 例)。观察组: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6 例。(2)年龄分布:观察组:18-65 岁,平均( 42.3±12.5) 岁;对照组:19-67 岁,平均(43.1
)岁。病症类型:开放性创伤:42 例;闭合性创伤:28 例。纳入标准:符合创伤手术指征;术前无活动性感染;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术前已存在感染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皮肤准备优化。术前 24 小时使用 2%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沐浴液全身清洁;术区备皮采用电动剪毛器替代传统剃刀,降低微创发生率;术前30 分钟使用含碘伏的皮肤消毒液进行三遍法消毒(由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扩大至切口边缘 15cm 以上。同时严格控制术前住院时间在 48 小时内,减少皮肤定植菌数量。(2)术中无菌操作强化。手术团队采用双层无菌手套并每90 分钟更换;使用含碘抗菌手术贴膜覆盖术野;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5 人次/台;层流系统维持空气洁净度达ISO5 级标准;器械护士执行零接触传递技术;术野每 30 分钟使用 0.5% 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维持无菌屏障完整性。(3)术后切口护理规范。采用密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维持创面负压值 125mmHg ;每日两次使用 0.05% 氯己定溶液切口换药;术后48 小时内应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切口;建立切口评估量表(含红肿、渗液、皮温等指标)每日监测;指导患者术后72 小时内保持切口干燥,规范执行早期下床活动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以 % 表示,采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 检验。 ρ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 8.57% (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2.86% (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40 )。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9.2±2.1 天)短于对照组( 12.5±3.0 天),差异显著( 1=5.432 , P<0.001 )。如下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情况

注: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表示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普外科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急腹症患者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需紧急手术干预;创伤患者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腹部外伤;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胆囊结石、消化道肿瘤等择期手术病例;疝气患者包括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等;此外还包括甲状腺疾病、乳腺肿瘤等需要外科治疗的患者。因此,这些患者病情各异,手术方式多样,术后护理需求也各不相同。
普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具有病情复杂、感染风险高等特点。此类患者常伴有开放性伤口污染,细菌定植率可达 30‰ 。创伤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加之应激反应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使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手术操作涉及消化道、胆道等污染区域时,感染率可升高至15‰ 。患者多存在失血性休克、多发伤等复合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择期手术提高2-3 倍。
普外科创伤手术患者需重点关注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应完善创伤评估(ISS 评分 >16 分者风险显著增高),控制血糖(维持空腹 <8mmol/L ),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切皮前 30-60 分钟给药)。术中需严格止血(失血量 >1000ml 时感染风险倍增),控制手术时间( >2 小时感染率增加 40% )。
术后应加强切口观察(每日评估 REEDA 评分),规范引流管理(引流液>50ml 天需警惕感染),早期活动(术后 24 小时内开始)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普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证实规范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对降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优化无菌操作流程、加强切口护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发生。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索更精准的感染预测模型,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袁松林,刘桃利.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3):93-95.
[2]徐洪雨,管海涛,赵凯.腹腔镜手术在创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效果[J].云南医药,2021,42(06):588-589.
[3]王仙敏,厉志海,潘教治.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3):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