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技术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的创新实践

作者

王子健 兰令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福建宁德 355200

引言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对核安全要求愈发严苛的背景下,核电站运行监控面临更高挑战。数字化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实时响应能力,为核电站运行监控带来全新变革。从数据采集的精准高效,到智能分析的深度洞察,再到远程监控的便捷灵活,数字化技术正逐步重塑核电站运行监控模式,为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运营效率注入新动力。

1 数字化技术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的应用优势

在核电站运行监控领域,数字化技术展现出显著且多维度的应用优势。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核电站各类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精准采集。无论是反应堆的温度、压力,还是冷却系统的流量等关键指标,都能被及时且准确地获取,为运行监控提供全面且细致的数据基础。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快速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挖掘,从中发现潜在的运行规律与异常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可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数字化技术构建的远程监控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运维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核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做出决策与指挥。数字化技术还支持对核电站运行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将复杂的运行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模型,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理解与操作,极大提升了运行监控的效率与准确性,为核电站的高效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 数字化技术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的创新方向

2.1 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模型,实现对核电站物理实体的精准映射。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在虚拟模型中同步模拟设备状态。通过对比分析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数据差异,能够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实现故障预测与预警。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可进行设备性能优化模拟,通过调整虚拟模型参数,探索最佳运行方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数字孪生技术还能为核电站运维人员提供沉浸式培训环境,使其在虚拟场景中熟悉设备操作与故障处理流程,提高运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为核电站运行监控带来了智能化变革。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对核电站海量运行数据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与分类。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设备历史故障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当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与原因。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可制定个性化的设备维护计划,实现精准运维,降低运维成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还可用于核电站运行优化,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2.3 远程监控与智能巡检技术升级

远程监控与智能巡检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核电站运行监控的效率与安全性。通过构建远程监控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核电站各类设备与监控中心连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测。运维人员可在监控中心远程获取设备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决策,减少现场巡检频次,降低人员安全风险。智能巡检技术则结合了机器人、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巡检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对核电站关键设备进行定期巡检,通过搭载的传感器采集设备数据,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设备外观缺陷,实现巡检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分析。智能巡检系统还可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自动调整巡检路线与频次,提高巡检效率与准确性。

3 数字化技术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的创新实践策略

3.1 强化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体系建设

核电站运行监控涉及海量数据,涵盖设备状态、环境参数、操作记录等多方面。应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打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把反应堆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的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中的决策树、神经网络等,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训练模型,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模式,提前预测设备故障或潜在风险。就像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设备运行数据,训练出一个能判断反应堆压力容器是否存在裂纹风险的模型,一旦数据出现类似异常特征,系统就能及时发出预警。

3.2 推进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能为核电站创建虚拟的“ 数字副本” ,实时反映物理实体的运行状态。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核电站的虚拟模型,将实际运行数据同步到模型中,实现对核电站运行过程的实时模拟与可视化展示。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虚拟模型直观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查看反应堆内部的温度分布、冷却水的流动状态等。虚拟仿真技术则可用于模拟各种运行场景和故障情况,为运维人员提供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平台。模拟核电站遭遇地震、海啸等极端自然灾害时的运行状况,让运维人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应对操作,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通过虚拟仿真还可以对新设备、新工艺进行预先测试和优化,降低实际运行中的风险。

3.3 构建远程协同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远程协同工作平台,实现核电站现场运维人员、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的实时沟通与协作。当现场出现复杂问题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平台上传现场数据和视频,与远程专家进行实时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当核电站的某个关键设备出现故障,现场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原因时,远程专家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设备运行数据、历史维修记录等信息,结合自身经验提供指导,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则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核电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建议。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核电站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如调整发电功率、安排设备维护计划等。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系统能够快速生成多种应对方案,并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和风险,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在核电站运行监控中的创新实践,无疑为核电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核电站运行监控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的跨越,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数字化技术将与核电站运行监控深度融合,为核电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推动核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永平,孔祥旭,刘莹.基于数字化设计的核电站管道空间定位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5,(12):48-50.

[2]李颖,何庆镭,姜兴伟,等.数字化技术在核电厂后备盘人机接口设计的应用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25,45(01):61-67.

[3]赵红霞,刘静波,张红梅.核电站安全级模拟系统数字化改造策略研究[J].自动化博览,2024,41(12):58-61.

[4]张宝龙,朱志刚.核电站数字化升级与转型研究[J].中国仪器仪表,2024,(08):22-25.

[5]梁慧慧,刘伟,叶王平.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设计验证技术研究及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2023,43(06):1409-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