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模块中的应用研究
马生豪
民丰县寄宿制初级中学
引言:初中历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重任,“ 中国古代史” 模块作为其中关键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然而,传统 “ 中国古代史” 教学常因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抽象,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无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文化内涵。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创设生动历史情境,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提升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模块特点及情境教学法应用意义
“ 中国古代史” 时间跨度长,从远古到明清历经多个朝代更迭;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知识;具有较强抽象性,如古代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等概念学生理解困难。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历史知识以生动情境呈现,如讲述 “ 秦始皇统一六国” 时播放战争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如通过模拟古代农业生产场景,让学生理解古代农业经济模式。还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在历史情境中,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如在 “ 玄武门之变” 情境中探讨事件影响与人物动机。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模块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资源融为一体,为学生打造出极具沉浸感的历史情境。在“ 中国古代史”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 远古的传说” 这一内容时,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生动展现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让学生在奇幻的画面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感受远古先民对世界起源的想象。对于“ 夏商周的更替” ,可以选取《封神榜》中的相关片段,结合历史史实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熟悉的影视场景中,更好地理解朝代更迭的过程和原因。在介绍古代科技成就时,展示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动态示意图,通过动画演示活字的制作、排版、印刷等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伟大发明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意义。而在学习“ 丝绸之路” 时,播放《河西走廊》中关于商队穿梭于沙漠、绿洲之间的纪录片片段,配上苍凉而富有异域风情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要道,感受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同时,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图片,如《张骞出使西域图》,让学生从图像资料中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二)角色扮演体验历史情境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深入历史情境的有效方式,通过让学生扮演古代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心理、行为和情感,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取合适的历史场景、明确角色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塑造等。在学习“ 百家争鸣” 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 诸子百家辩论会” 。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围绕“ 如何治理国家” 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前,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为角色扮演做好准备。在辩论过程中,“ 孔子” 强调“ 仁政” “ 礼治” ,“ 韩非子” 则主张“ 法治” “ 中央集权” ,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仅能清晰地掌握各学派的思想差异,还能体会到他们对社会治理的思考和探索。对于“ 安史之乱” 这一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郭子仪等角色,通过情景再现,展现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唐玄宗” 在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却沉迷享乐,“ 安禄山” 的野心逐渐膨胀,“ 郭子仪” 率军奋勇平叛,学生在扮演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历史事件的戏剧性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事件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影响。
(三)讲述历史故事创设情境
历史故事以其生动性、趣味性和情节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以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故事中的历史要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在讲解“ 秦朝的统一” 时,可以讲述“ 荆轲刺秦王” 的故事。故事中荆轲的勇敢、秦王的惊险逃脱,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激烈斗争,又能引出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这一事件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故事本身引导到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上。学习“ 明朝的对外关系” 时,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可以描述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历经艰险,到达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人民进行友好交流的场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路线和意义,感受明朝初期的强大国力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同时,还可以对比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实地考察感受历史情境
实地考察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历史遗迹和文物,感受历史氛围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与真实的历史场景相结合,增强历史学习的体验感和直观性。在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时,教师要提前做好规划,明确考察目标和任务,确保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学校所在地有古代遗址,如古城墙、古寺庙、古墓葬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在参观古城墙时,让学生触摸城墙的砖石,观察城墙的结构和防御设施,如垛口、马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城市的防御体系。同时,教师可以讲解古城墙的建造年代、历史背景和在战争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参观博物馆是实地考察的重要方式之一。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如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作品等,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参观博物馆的古代文物展览时,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的造型、纹饰和工艺,聆听讲解员介绍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在看到司母戊鼎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和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
结束语: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模块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培养历史思维与综合素养。尽管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情境创设等对策可逐步解决。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探索创新,提升 “ 中国古代史” 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中领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魅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好德.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25, (20):116-118.
[2]潘建新.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8): 78-80.
[3]张静“. 教-学-评” 一致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J].天津教育, 2025,(18): 162-164.
[4]赵勤.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 2025,(17): 107-109.
[5]王秀菊.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历史思政教育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5, (10):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