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刘田英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 422100

引言

口语交际能力是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参与课堂互动、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人教版教材在低年级阶段专设 “ 口语交际” 板块,从一年级上册的 “ 我说你做” 到二年级下册的 “ 推荐一部动画片”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注重 “ 听” 与 “ 说” 的双向互动。然而,在城镇小学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存在 “ 想说不敢说” “ 说不明白”的现象:有的学生面对提问时低头沉默,有的在小组讨论中只会简单重复词语,有的表达时逻辑混乱、词不达意。

这种状况与教学中 “ 重形式轻实效” “ 重结果轻过程” 的倾向密切相关。部分教师仅将口语交际课视为 “ 课堂任务” ,缺乏对学生表达过程的细致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表达兴趣。作为城镇教师,需充分利用城镇资源优势,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探索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

正文

一、情境化课堂:搭建 “ 敢说” 的安全表达空间

(一)教材场景的沉浸式还原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情境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人教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多源于生活,教师可通过教具制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文本场景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情境,消除学生的表达畏惧。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 小兔运南瓜” 时,先利用纸箱制作 “ 大南瓜” 道具,用毛绒玩具扮演 “ 小兔” ,在黑板上绘制 “ 菜园” “ 小路” 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后提问:“ 小兔摘了大南瓜,可是抱不动,它会怎么做呢?”当学生提出 “ 请朋友帮忙” “ 用小车推” 等想法后,立即分组发放头饰,让学生扮演 “ 小兔” 与 “ 山羊爷爷” “ 小刺猬” 等角色,用教材提示的句式 “ 您好,能帮我⋯⋯ 吗?” “ 我有个办法,你可以⋯⋯” 进行对话。某学生扮演的 “ 小兔” 起初只会说 “ 帮我运南瓜” ,教师及时递上“ 提示卡” :“ 加上‘ 您好’ 和‘ 请’ ,会更有礼貌哦。” 经过两次尝试,学生能完整说出 “ 山羊爷爷您好,请您帮我运南瓜好吗?” 这种情境化设计让学生在角色中 “ 藏起” 自我,降低表达压力,课堂主动发言率从原来的 40% 提升至 75‰

(二)分层引导的阶梯式表达

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需设计 “ 基础 — 提升 — 拓展”三级表达任务。以二年级上册 “ 商量” 为例,基础任务是用 “ 我想⋯⋯可以吗?” 向同桌借一块橡皮;提升任务是小组内商量 “ 班级图书角该怎么布置” ,需说出 3 个具体想法;拓展任务是向教师提议 “ 增设课间游戏时间” ,说明理由。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 “ 句子框架” :“ 老师,我想⋯⋯,因为⋯⋯,您觉得可以吗?” 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加入 “ 如果⋯⋯ 就会⋯⋯” 的假设句式。这种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功体验,逐步建立表达自信。

二、生活化活动:构建 “ 能说” 的实践训练体系

(一)教材内容的游戏化延伸

将口语交际目标融入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 “ 在玩中学” 的特点。人教版教材中的 “ 讲故事” “ 说见闻” 等内容,可转化为 “ 故事接龙” “ 新闻播报” 等游戏形式。教学一年级下册 “ 打电话” 时,设计 “ 神秘快递” 游戏:提前准备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文具、玩具),让一名学生扮演 “ 快递员” ,用电话向 “ 收件人” 描述物品特征(“ 它是长方形的,可以写字,有很多页” ),“ 收件人” 猜对后才能 “ 签收” 。游戏中故意设置 “ 信号不好” 环节,要求 “ 快递员” 放慢语速、重复关键信息。该活动既落实了教材中 “ 说清楚、听明白” 的要求,又通过竞争机制提升参与热情。某班级开展此游戏后,学生在电话情境中能完整表达的比例从 35% 提高到 68‰

(二)城镇资源的本土化利用

城镇丰富的公共空间为口语交际提供真实场景。结合二年级下册 “ 问路” 主题,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公园开展 “ 寻宝” 活动:在公园不同地点藏好 “ 宝藏卡” ,学生需向路人询问 “ 请问凉亭在哪里?” “ 从这里到滑梯怎么走?” 出发前,依据教材对话范例制作 “ 交际小贴士” :先打招呼,再问问题,最后说谢谢。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表达情况,如发现有学生说 “ 凉亭在哪?” ,及时提醒 “ 加上‘ 请问’ 会更有礼貌” 。活动后,通过 “ 我的问路故事” 分享会,让学生总结 “ 哪些话能更快得到帮助” ,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表达策略。

三、家校协同:拓展 “ 善说” 的生活场域

(一)家庭微任务的日常渗透

设计与教材同步的家庭实践任务,引导家长成为 “ 口语交际辅导员” 。教学一年级上册 “ 介绍自己” 后,布置 “ 家庭小导游” 任务:让学生向来访的亲戚介绍自己的房间,说出 “ 这是我的书桌,上面有⋯⋯” “ 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因为⋯⋯” 。家长需用视频记录过程,教师根据视频反馈提供指导建议。如某学生介绍时只会说 “ 这是床” ,教师建议家长追问 “ 床上有什么?你在床上做什么?” 帮助学生丰富表达内容。实施两个月后,该生能连续说出 5 个关于 “ 床” 的句子,表达的丰富性显著提升。

(二)亲子共学的互动式培养

鼓励家长与孩子开展 “ 共读 — 共演 — 共说” 活动。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儿歌、童话为素材,如《小熊住山洞》,家长与孩子分角色朗读后,讨论 “ 小熊为什么不砍树?”“ 你觉得小熊做得对吗?” 引导孩子用 “ 因为⋯⋯ 所以⋯⋯” “ 我认为⋯⋯” 等句式表达观点。某家长反馈:“ 以前孩子只会说‘ 小熊好’ ,现在能说‘ 小熊不砍树是因为要保护小鸟,我觉得他很善良’ 。” 这种亲子互动不仅巩固教材知识,更在日常对话中培养了逻辑表达能力。

结束语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需打破 “ 课堂封闭训练” 的模式,构建 “ 教材为纲、情境为轴、生活为境” 的立体培养体系。作为城镇教师,应深入挖掘人教版教材的生活化元素,通过情境化设计让学生 “ 敢开口” ,借助游戏化活动让学生 “ 会表达” ,依托家校协同让学生 “ 善交际” 。

实践证明,当口语交际从课本走向生活、从任务变为乐趣时,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能力会同步提升。未来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如引入 “ 表达成长档案袋” ,记录学生从 “ 说一个词” 到 “ 讲一段话” 的进步轨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言成长中收获自信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陈莉。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 (11):67-70.

[2] 王军。游戏化教学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J]. 基础教育论坛,2024 (5):23-25.

[3] 张明美。家校协同视角下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 (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