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钱辉
南通理工学院
(一)课程内容
本课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第六学期课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照维修工认证大纲和产教融合企业的员工技能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材,基于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法结合学情,将本项目分为20个学习任务,授课时间为48学

(二)实施过程
一、产教融合企业参与课程设
实践能力是企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本课程设计中,注重实践性。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大纲的编制及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并且邀请其担任课内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课内实训项目。通过企业教师指导实践课程、实习、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及课程资源建设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发等,其中汽车故障的案例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通过企业实际案例的研讨及故障诊断方法的分析,使知识点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知识的可用性。建立了企业实际的故障案例资源库,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三、丰富课程评估形式
课程评估是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课程的优缺点,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评估、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课程评估, 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科课程丰富了课程考核方式,加入了创新考核:创新知识或新技术(新方法)申请: )根据课程内容能够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法;(2)能够提出新的工具解决实际故障问题;(3)结合自己新的设想写出书面材料或申请专利。
四、融入思政,工匠精神深刻领悟
在教学设计中挖掘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培育“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利用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案例分享、课堂竞赛、课堂实验等活动,通过企业教授课,融入企业文化,宣传爱岗敬业、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增强“工匠精神”的辐射渗透力,强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
(三)结语
为深化项目式教学改革,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如下:课程模块将引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项目,对接前沿技术。教学资源升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与真实故障案例库,实现“虚实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方法融合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学科,采用跨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报告、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评,全面衡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来源:第二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项目编号:2023JKT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