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制图在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韩莹莹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现代遥感制图技术融合了摄影测量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到成果输出的完整技术链。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与正射校正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制图中的投影变形问题。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增强了影像解译能力,使地物分类与变化检测更加精确。该技术体系为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促进了空间信息科学的跨学科融合发展。
1 数字化制图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
1.1 影像预处理中的数字化制图辅助
数字化制图技术为遥感影像预处理提供系统化技术支撑。制图软件集成多种影像处理工具,实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整理。通过直方图调整与噪声过滤算法,改善影像的视觉质量与可读性。制图系统支持多格式影像的导入与转换,确保数据源的兼容性。预处理流程包括影像裁剪、拼接与格式转换等基础操作,为后续分析建立规范数据基础。制图平台提供批处理功能,提升大规模影像预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1.2 图像增强与数字化制图结合
数字化制图平台集成先进的图像增强算法库。系统通过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方法强化影像特征表现。直方图均衡化技术优化影像的对比度分布,提升细节辨识度。边缘增强算法突出地物边界信息,改善线性特征的提取效果。多波段融合技术综合利用光谱信息,生成更丰富的影像表现。增强结果通过制图系统直观展示,支持效果对比与参数调整。系统提供非破坏性处理模式,保留原始数据完整性。
1.3 几何校正与数字化制图应用
数字化制图系统建立完整的几何校正技术体系。平台支持多项式与有理函数等多种校正模型。控制点采集工具实现地面坐标与影像坐标的精确配准。正射校正模块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影像重采样算法保持几何精度与辐射特性的平衡。校正结果通过制图系统可视化验证,确保空间定位准确性。系统支持不同投影系统的转换,满足多样化制图需求。校正后的影像具备标准地理参考,实现与矢量数据的精确叠合。
1.4 辐射定标中的数字化制图应用
数字化制图平台整合辐射定标处理流程。系统实现像元值与物理量的精确转换。大气校正模块消除散射与吸收影响,恢复地表真实反射率。传感器定标参数库支持主流遥感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辐射归一化技术保证多时相数据的一致性。处理结果通过制图系统直观表达,支持辐射特性的空间分析。系统提供辐射质量评估工具,验证定标结果的可靠性。
2 数字化制图在遥感影像分析中的应用
2.1 分类分析中的数字化制图表达
数字化制图系统为遥感影像分类结果提供专业化的表达方案。制图平台集成多种分类算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分类结果通过分层设色方案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编码系统标识不同地物类型。制图系统支持分类精度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包括混淆矩阵和误差分布图的生成。专题地图整饰功能保证分类图件符合行业制图规范要求,包含必要的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等要素。
2.2 变化检测与数字化制图展示
数字化制图技术构建了变化检测结果的多维表达体系。系统支持差异图、变化轨迹图和变化强度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生成。时间序列动画功能直观展示地表覆盖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渐变色彩表现变化强度等级。热点分析工具自动识别显著变化区域,并用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制图平台集成变化类型的统计图表功能,辅助变化规律的定量分析。标准化的图面设计确保不同时期变化图件的可比性,同时完整记录变化检测的技术参数和处理流程。
2.3 目标识别中的数字化制图支持
数字化制图平台为目标识别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表达手段。系统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算法,实现建筑、道路等典型地物的自动提取。识别结果通过标准化符号系统进行标注,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目标的差异化表达。多尺度显示技术兼顾宏观格局和微观细节的展示需求,支持无级缩放和局部放大功能。属性标注模块可展示目标的几何特征和分类信息,支持自定义标注样式。三维可视化工具增强立体目标的识别效果,提供多视角观察功能。
2.4 信息提取的数字化制图呈现
数字化制图系统实现遥感信息提取成果的规范化表达。平台支持多种专题信息的制图呈现,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定量指标的可视化。分级设色方案准确反映数据值的梯度变化,支持自定义分级方法和色带设计。多图层叠置功能揭示不同信息要素的空间关联关系,提供透明度调节和图层排序工具。统计图表模块辅助属性特征的补充说明,包括直方图、饼图等多种图表类型。制图模板库提供标准化的图件输出格式,确保成果符合专业制图规范要求。
3 数字化制图在遥感影像综合应用中的拓展
3.1 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化制图整合
数字化制图技术为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该技术体系通过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实现光学影像、雷达数据、激光点云等异构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数据处理环节采用特征级融合方法,建立多源信息间的相关性模型,确保融合结果的地物识别精度。制图表达层面开发了专门的可视化方案,有效呈现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协同分析成果。平台支持融合产品的多层次表达,包括原始数据层、中间处理层和最终成果层的联动展示。质量控制模块贯穿整个融合流程,保障制图成果的几何精度和语义一致性。
3.2 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制图构建
数字化制图系统构建了完整的三维场景表达技术体系。平台整合数字高程模型、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和三维建模成果,建立真实感强的立体表达环境。系统采用层次细节技术实现大规模场景的高效渲染,支持多视角交互式浏览与分析功能。三维符号库提供专业化的地物表达方案,确保各类要素的标准化呈现。光照模型和纹理映射技术增强场景的真实感表现,支持不同时相的动态对比展示。标注系统实现三维空间中的信息标注,保持视角变换时的可视一致性。平台输出的三维成果支持主流格式转换,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
3.3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数字化制图运用
数字化制图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深度功能融合。制图模块无缝嵌入 GIS 分析流程,为空间分析结果提供专业化的可视化表达。系统建立标准化的符号库和样式模板,确保制图成果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拓扑检查工具保障制图数据的几何精度,避免表达错误。动态投影转换支持多坐标系下的制图输出,适应不同区域的应用需求。属性关联功能实现图面要素与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增强制图成果的交互性。系统提供批量制图功能,提升大规模制图项目的作业效率。
结束语
数字化制图技术革新了传统遥感影像的处理模式,建立了标准化、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生产流程。该技术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更拓展了遥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算法优化和算力提升,数字制图将继续推动遥感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空间信息科学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吕亚宁.数字化制图在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5,48(03):29-30.
[2]苏伟,黄健熙,杨建宇,等.信息技术加持的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立体教学模式及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25,23(02):124-127.
[3]苑浩然.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24.
[4]赵青杰.基于遥感影像处理过程分析的仿真系统研究与应用[D].河南大学,2020.
[5]杜培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进展与城市应用若干实例[J].现代测 绘,2020,4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