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小篮球教学实践的研究
张思奇
敦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吉林省敦化市 1337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适应性发展。小篮球运动因其规则简单、器材适应性强、趣味性高,成为培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试用本)体育全一册》,结合“ 体教融合” 理念,探讨小篮球在培智学校的适应性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教学效果,以期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参考。
一、小篮球教学的理论基础
1. 体教融合理念
“ 体教融合” 强调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培智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小篮球教学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规则、培养团队意识,符合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李丽娇,2023)。
2. 适应性体育理论
适应性体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是指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调整运动规则、器材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参与并受益于体育活动。小篮球采用低篮筐、小场地、轻质球等适应性调整,降低智障学生的参与门槛,提高其运动兴趣(陈荣弟等,2024)。
3. 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篮球通过趣味性比赛、角色扮演(如“ 小小裁判员” )、任务挑战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篮球基本技能(邵金燕、郭靖,2018)。
二、培智学校小篮球教学的实践策略
1. 适应性器材与环境调整
降低篮筐高度:采用2 米左右的篮筐,便于学生投篮。
使用轻质小篮球:减轻球的重量,方便学生抓握和运球。
简化场地:缩小比赛场地,减少跑动距离,适应学生的体能水平。
2. 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基础层: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原地拍球、双手传球为主。
提高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行进间运球、投篮练习。
游戏化练习:如“ 运球接力赛” “ 投篮积分挑战” 等,增强趣味性。
3. 社会互动与团队协作训练
小组合作游戏:如“ 3 人传球比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角色扮演:让学生轮流担任裁判、记分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智学校小篮球教学实践案例
在某培智学校实施的小篮球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上述创新策略。教学对象为12 名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年龄10-12 岁。课程为期8 周,每周2 次,每次40 分钟。教学内容包括球感练习、传接球、投篮等基础技能。
实践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每节课都以游戏形式开始,如"红绿灯运球"游戏帮助学生练习控球;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完成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再次,使用平板电脑展示标准动作视频,并录制学生练习情况供对比分析。
经过 8 周教学,学生的进步显著。 90% 的学生能够完成基础传接球,70% 掌握了原地投篮动作,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进行简单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小篮球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
在某培智学校体育课程中,教师以《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试用本)体育全一册》为指导,开展为期12 周的小篮球教学实验。
2. 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1- 4 周):基础技能训练,如原地拍球、双手传球。
第二阶段(5- 8 周):结合游戏进行运球、投篮练习。
第三阶段(9- 12 周):组织小型比赛,强化团队协作。
3. 教学效果
运动能力提升: 85% 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运球和投篮动作。社会行为改善:学生在比赛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 90% 的学生表示喜欢小篮球课程,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五、培智学校小篮球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创新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是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设计简单有趣的篮球游戏,如"传球接力"、"投篮闯关"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游戏规则应简单明了,注重参与而非竞争,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分层教学是另一个关键策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级三个层次。基础层重点培养球感和简单传接球;中等层学习基本运球和投篮;高级层则可尝试简单战术配合。这种差异化教学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在适合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显示出良好效果。利用视频、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动作。慢动作回放功能特别有助于学生观察动作细节。此外,音乐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课堂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小篮球教学在培智学校体育课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适应性调整和游戏化教学,智障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篮球运动,并从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机会。研究探讨了培智学校小篮球教学的实践策略,证明游戏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等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些策略充分考虑了特殊学生的认知和身体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水平上获得进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小篮球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以及开发更专业的评估工具。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和实践,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 教学建议
持续优化适应性器材:如引入更多色彩鲜艳的篮球,增强视觉提示。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亲子篮球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而非绝对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丽娇. “ 体教融合” 背景下培智学校特奥田径训练开展的实践研究[J]. 新教师, 2023(02).
[2]陈荣弟, 吴素芬, 金晓艳. 培智学校适应体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成效[J]. 现代特殊教育, 2024(09).
[3]邵金燕, 郭靖. 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小篮球教学策略探究[J]. 好家长,2018(74).
[4]董捷, 李超, 刘琬磬. 对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8).
[5] 论新时代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路径[J]. 雷经国.长春大学学报,2020(07)
[6]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及展望[J]. 郭美琪;周新芝.文教资料,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