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小学数学图形课程为载体开展德育的探索

作者

吴思嘉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 516000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作用愈加重要。小学数学图形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然而,如何有效将德育与数学图形教学相结合,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一大挑战。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数学图形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图形课程中德育的实施挑战

1.1 数学图形德育内容的融合难点

数学图形课程与德育内容的融合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图形课程的学习追求的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对知识传授和技能锻炼,德育教育则强调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对情感、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塑造,这两者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有效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到数学图形教学体系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数学图形教学主要由抽象的几何概念组成,学生需要在符号化形式的表述、逻辑推理等方面来认识与掌握,这与德育教育注重情感认同、讲究社会实践有很大的差距。对于德育教育和图形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符号语言以及逻辑推理如何融合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2 教学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落实问题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数学图形教学中进行德育目标的确立存在一定难度,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知识点的实现,而对德育目标的实现并没有较多的思考,在过多强调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学实现,使学生的德育意识难以通过数学图形教学而有所拓展。数学图形教学中,通常是在具体的题目解题及练习等过程中展开教学,受课堂时间与内容限制,往往难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德育教育的空间与时间,缺少情感的渗透和内化。有些教师对将德育与学科相结合的实现方法并不熟悉,使得对学生德育教育难以发挥实效。

1.3 数学图形课程品德教育的结合障碍

此外,还有数学图形课程与德育教育融合作为数学图形课程中德育教育实现的一种阻力,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无法较好地掌握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做到有效融合,缺乏一定的数学图形课程中德育教育融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措施。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独立的一门课程,应以单独开设的德育课程去传授和实施,不应在学科课程中去渗透,这是对数学图形课程中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一种阻挠。同时,因为数学图形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难学和难度系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情感与认识上的疏远,难以和数学图形课程德育教育实现紧密融合。

2.基于小学数学图形课程开展德育的实施策略

2.1 数学图形教学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不仅仅是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与操作,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数学图形的学习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可以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集体精神和道德理性。在数学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应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品德素养的培养。

2.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本身就具备了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基础。小学数学中图形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探索几何图形性质或变化过程,一般都会涉及较多的动手操作类活动与合作探究活动。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精神。教学情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创设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动手构建图形、测量、推导等,就能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中除了需要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组员之间的合作、沟通和分配,以掌握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如何合作才能共同获得成功,因而需要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进行良好而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师利用小组合伙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领导能力与合作意识,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相互推举他人作为团队长负责协调组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

2.3 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数学图形在严密逻辑中还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通过数学图形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几何图形、图像的和谐美、数学与艺术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体会数学图形中的美学,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数学图形中的对称性、比例性、和谐性等等,都是数学图形所具有的美学形态,通过这部分数学图形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讲授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然界和人造物体中进行对称的观察,这样学生便可以体会到对称不仅适用于数学上,它也适用于艺术、建筑以及自然,这样,学生就可以领会到数学与美的关系,促进其培养审美感受。

2.4 在图形课上融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将情感教育合理地应用到小学数学图形课程的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集体观念。良好的教学案例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一个大平行四边形的绘图教学。教师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不仅包括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如性质、计算公式等,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合作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部分。小组的学生在合作绘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如果其中有一名学生没有认真地完成绘图的部分,那么整个图形也就变得不完整了,既影响了小组的成果,同时其他人的努力也成为了白费。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意识到了,自己的小组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身的责任,个人对于集体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图形课程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探索,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以期在教学中有效实现德育目标。未来,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更有利的课堂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推动数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那喜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1995,(01):45-47.

[2]钟佳佳.幼儿园科学活动“ 三步骤教学法” [J].小学科学(教师),2020,(11):36-37.

[3] 陈振刚. 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2020,(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