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装置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
李志祥
新疆中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星市 839000
引言
现代合成氨装置的安全防控体系,融合了工程控制与管理控制双重策略。从材料选择、设备设计等工程层面构建本质安全基础,结合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管理手段形成多级防护。采用HAZOP、LOPA 等系统化评估工具,对工艺参数偏离、设备失效等情景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覆盖设计、运行、维护各环节的防控网络,实现风险的分级管控与动态优化。
1 合成氨装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 工艺过程风险
合成氨装置的工艺过程风险主要来源于高温、高压及化学反应失控。在烃类转化工序中,天然气或石脑油与蒸汽在转化炉内进行强吸热反应,若热量供应不平衡可能导致局部过热或反应不完全。变换工序涉及 CO 与水蒸气的放热反应,温度控制不当会引起催化剂失活或设备超温。氨合成工序在高压条件下进行,氢氮比失调或循环气成分异常可能引发合成塔温度波动。
1.2 设备设施风险
设备设施风险集中在承压部件失效与动设备故障。转化炉炉管长期承受高温应力,可能出现蠕变损伤或热疲劳裂纹。废热锅炉管束面临高温烟气腐蚀与积灰堵塞风险。合成气压缩机作为关键动设备,轴系振动超标或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机组停机。高压换热器管板与壳体焊缝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管道系统因热膨胀应力或水锤效应发生变形破裂。
1.3 物料特性风险
合成氨装置处理的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原料天然气与过程氢气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泄漏后遇静电火花即可引发爆燃。一氧化碳为高度毒性气体,少量吸入即导致窒息死亡。液氨在常温下极易气化,大量泄漏会形成蒸汽云爆炸并造成冻伤。工艺冷凝液含有微量氨与醇类化合物,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高温熔盐作为热载体,接触水分会发生剧烈喷溅。
1.4 操作管理风险
操作管理风险体现在人为失误与制度缺陷。交接班信息传递不完整可能导致工况误判。操作规程未及时更新会引发非标准操作。隔离隔离锁定程序执行不严格,造成能量意外释放。应急预案演练不足,实际事故中响应迟缓。工艺变更未进行充分风险评估,引入新的安全隐患。承包商管理缺失导致外来人员违规作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2 合成氨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 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采用专家经验与系统化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通过引导词系统识别工艺参数偏离风险。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针对设备组件逐项评估失效可能性及后果。安全检查表法依据法规标准编制核查清单,逐项确认装置符合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在新项目设计阶段辨识潜在危害。作业危害分析(JHA)分解操作步骤识别风险点。这些方法依赖评估团队的专业水平,通过结构化研讨形成风险等级判定。
2.2 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基于数学模型与历史数据进行概率计算。故障树分析(FTA)构建逻辑模型计算顶事件发生概率。事件树分析(ETA)推演事故发展路径并量化不同后果场景。概率安全评估(PSA)整合设备可靠性数据预测系统失效频率。后果模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气体扩散、火灾爆炸影响范围。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计算量化装置周边区域风险水平。定量分析需要准确的设备失效率数据库支持,结果可用于安全完整性等级(SIL)核定。
2.3 动态评估方法
动态评估关注风险参数的实时变化与累积效应。基于传感器网络采集温度、振动等在线监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剩余寿命。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装置模型,仿真异常工况发展过程。风险预警指数系统整合工艺偏离度、设备健康状态等指标,实现风险可视化展示。变更管理跟踪系统记录工艺调整、设备改造对风险分布的影响。定期再评估机制确保分析结论与装置现状同步更新。动态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化装置与技术改造项目的风险管理。
3 合成氨装置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3.1 技术防控措施
合成氨装置的技术防控措施以工程控制为核心,采用本质安全设计理念。转化炉设置多点温度监测系统,配备独立超温联锁保护。高压设备采用双密封结构,关键阀门配置位置反馈开关。工艺系统设置冗余传感器,实现三取二表决控制。压缩机配备振动在线监测和润滑油压保护系统。合成回路安装氢氮比自动调节装置,设置工艺参数偏离报警。关键设备实施腐蚀监测,采用超声波测厚技术定期检测。电气系统采用防爆结构,配备不间断电源保障仪表供电。控制系统设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与DCS 实现物理隔离。泄漏监测系统覆盖全装置区,设置多级报警阈值。
3.2 管理防控措施
管理防控措施通过制度化和流程化手段实现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对高危作业实行分级审批。制定详细的设备巡检路线和标准,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检查结果。建立工艺变更管理程序,所有变更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推行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覆盖设计、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实行班组安全会议制度,及时分析安全隐患和异常事件。建立承包商准入和考核机制,统一管理外来施工人员。实施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建立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将安全指标与个人奖惩挂钩。
3.3 应急防控措施
应急防控措施构建多级响应体系确保事故处置能力。编制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细化不同事故场景的处置流程。设置专职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完善的通讯和监控设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维护消防、堵漏等专用器材。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装备。装置区设置多点紧急停车按钮,实现快速切断功能。划定不同等级的疏散区域,设置醒目的逃生指示标识。与周边企业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事故后评估机制,持续改进应急准备水平。
3.4 人员培训防控措施
人员培训防控措施注重能力提升和行为规范。制定分层级培训计划,覆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复审培训。采用仿真系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模拟异常工况处置。组织事故案例学习,分析典型事件的经验教训。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开展行为安全观察活动,纠正不安全操作习惯。实施师徒制培训模式,传承实际操作经验。组织专项技能竞赛,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结束语
合成氨装置安全风险的持续改进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纳入日常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结合人员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包含设计、操作、维护全过程的防控体系,为合成氨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铭铭,元达惠,李绪丰,等.合成氨装置压力容器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研究[J].广州化工,2024,52(11):142-144.
[2]高涵.基于 DBN 水煤浆气化装置动态风险评估[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21.
[3]陈兴忠,宋耀民,郑叶林,等.基于风险的检验在合成氨装置压力容器上的应用[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8,35(05):38-41.
[4]聂印,骆开军,陈贵堂,等.基于RBI 的合成氨装置压力容器风险分析[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8,(04):15-17+19.
[5]刘良勇,杨明.压力容器定量风险分析在煤化工合成氨装置中的应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8,(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