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茶晓燕
苍山西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 云南漾濞 672500
1.水稻生产现状
水稻是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镇人民基本的日常口粮,也是我镇的重要产业之一,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我镇水田有效灌溉面积 10086 亩,温度 16℃以上,降水和水资源丰富,满足水稻的水量条件和温度条件,亩产一般在 500--800 斤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滇陇、滇瑞、德优等品种。
1.1 苍山西镇水稻生产的区位优势及自然条件
苍山西镇位于漾濞漾濞彝族自治县中部偏北,点苍山西麓,是一个河谷、山地、高山相间分布的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2∘C. --18.3∘C ,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泡核桃。东以点苍山脊为界与大理市相交,南接平坡镇,西连富恒、太平两乡,北依漾江镇。最高海拔4122 米,最低海拔 1500 米,国土面积372.03 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4858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78.6% 以上。
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拔1500—1600 米之间的平坝及丘陵地带,水稻生长在5—8 月份,镇年降水量为 1032.35mm ,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大部分水田生产灌溉所用的水来自苍山雪水,当地称之为苍山水,这样优质的水源灌溉生产出来的水稻,品质特优、口感佳。这些都是苍山西镇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优质水稻的生产。
1.2 水稻生产区域
苍山西镇水稻主要在上街、密场、金星、淮安、白羊、石钟、河西、金牛、马厂等村种植,这些村都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交通方便,海拔 1500 米---1700 米之间,年降水量1000 毫米左右。其中密场、金星、石钟、 πr 、金牛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苍山雪水,非常适合种植优质水稻,出产的大米口感香软、Q 弹,其中以滇陇、滇瑞品种为主,产量在500 斤---600 斤左右比较稳定,为市场提供优质软米,是本地市场的明星产品。
2.主要栽培技术
苍山西镇水稻种植海拨为1500 米---1600 米之间,主要产区用的是苍山雪水灌溉,水质纯净、清凉,对水稻来说是珍贵的水资源。90 年代起水稻的种植,政府用了几年的时间,组织农科技术人员到田间示范指导农民科学的育种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绝大部分农民掌握了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
2.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
水稻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常年种植面积在14858 亩左右。从 90 年代起政府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优良品种进行广泛的推广种植,引进了德宏州陇川县、瑞丽的滇陇201、滇瑞及德优等系列品种种植。通过本地农民几十年来的栽种,通过多个品种的种植情况,最终滇陇、滇瑞、德优以稳定的产量和优质的口感成为本地主要的优质水稻种植品种。
2.2 育秧
秧苗健壮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育秧技术上已基本从一开始的水育秧,发展到现在的肥床旱育秧。选择地势平整,渗水适中,排灌方便的秧田,床土经过适宜的肥料和土壤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2.3 适时早栽、浅栽
稀植、双龙出海(宽窄行)规范化栽培等栽培技术措施。按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为30 厘米左右,窄行为15 厘米左右,每丛 2-3 苗为宜。通过宽窄行条栽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减轻病虫害,便于施肥。目前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生产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追求产量的提高,而是要优质高产。
2.4 合理施肥
贯彻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做到瞻前顾后。前期施肥,要为后期留有余地,分蘖期间有足够的肥料,促使早生快发,能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计茎蘖数;中期肥料基本消耗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发苗过多,群体过大;并能使叶色如期转黄,植株平稳生长。拔节以后,根据苗情追施穗粒肥,使生长后期稻株有适当的养分供应,能继续生长和促进幼穗正常发育。
2.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药剂防治。防治草害应积极推广化学除草,辅之人工除草。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无人机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和人员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病率,确实增加了产量,得到农民的一致认可。
3.水稻生产发展趋势
3.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镇背靠苍山西坡,水资源丰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结合本地的地域优势、气候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做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分析水稻种植各个阶段的栽培技术特点,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积极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促进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尝试不同的经营模式,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以增加农户的收入。更好的高效利用了土地,使其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市场在变化,在保证水稻生产为主的基础上需要多种经营方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2 选择种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根据我镇的生态现状,选择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通过实验筛选出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产量高而稳定的优质水稻品种,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3 水稻种植发展过程中种植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使用农药、化肥会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用不当也会对水稻产生影响。因此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广优质良种,推广节约成本、高效栽培技术,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从而减少农药残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的使用农药防治,选用低毒农药进行防治,逐年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推广测图配方施肥技术,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于率。今后应大力提昌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提倡生态循环模式以提高单产水平,增加产出效益,这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配套改革、完善政府扶持政策,调整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民以食为天,稻米在我们这里是不可替代的口粮,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生长的每一个人,我们有不吃点米饭就不会饱的说法。所以继续巩固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不变,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发展优质水稻形成产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营造水稻良性发展。要建设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强化标准化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的方式,对优质水稻种植户给予扶持。提倡生态循环模式,做到绿色食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特征,切实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忠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北京农业,2015(5):24
[2]汪世平.我国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发展探析.北京农业,2015(5):25
[3]张根虎.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探讨.北京农业,2015(5):45
[4]张雨农.水稻直播高产栽培要点.北京农业,2015(5):62
[5]王锦艳,张彩清,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北京农业,2015(5):81
[6]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140--P173
[7]王伯伦.水稻优化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8]高佩文、谈松主编.水稻高产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9]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稻作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