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设计核心问题引领高效课堂构建
周洁
谷城县城关镇城南小学 湖北省襄阳市 441700
引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习题中,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业发展的、有利于引领学生进行整个学习的阶梯式问题架构,并能够通过问题的开展引领学生完整地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教师能有效发挥教学作用及提升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虽然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应该也考虑很多,比如对于做什么样的问题才更有价值?应当怎样安排呢?这是需要老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问题的基本特征
(一)立意的建构性特征
构建过程往往依托于特定背景以实现互动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得到良好的构建就需要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努力做好学生角色的参与。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善于调动建构性激活要素,做到对于关键问题予以充分研究。关键课题集中在某一知识范围之内展开,并存在有若干种客观论题,即明确存在某种思维链条。正因为如此,处理关键问题的时候必须坚持积极构建的原则。
(二)情境性特征
外环境促生内环境的动力源;内环境反映核心议题的指导性。核心议题所囊括的情景属性一般涵盖双重意义:一类是以具体情境(现实)中呈现出来的说理难度为核心,体现了问题的物理属性,也就是问题本身;另一类属于人的主观意识层面,以思想斗争为载体,存在想解决但还未能解决的问题所在。
(三)开放性架构的特征
小学高段综合实践题目有很多是开放性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来说,问题背后涉及条件太多太杂,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多次调优方法,调整的方法多种多样,那么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那么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对命题的过程构建开放式的框架,让学生能够基于这样的问题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心生的变化和体验心智的发展,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探寻
(一)精心解读教材,抓住数学本质设计
在弘扬“ 五育并重” 的当下,小学数学老师应当积极实行数学跨专业教学,贯彻全方位发展教学理念,以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发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元素质的成长。教学过程的基石在于老师对课本内容,包括数据、图表、插图的深刻解析和理解,关键是能否洞察并提炼课文深层的主题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教材中问题的深远意义,紧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穿透表象探求问题核心,构建问题的深层网络。数学理念蕴含日常生活中的观念与经验,这些理念亦是在不断地抽象思维和实际操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然而,本质区别在于数学理念不同于日常生活理念,如果老是用日常理念作为主导思想去教给学生的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和激情。大月小月、闰年平年这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近的数学问题,往往是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此类问题,也可能经常就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展开讨论交流。因此,数学老师在把知识性的东西转化成素材的过程中,要善于以具体的生活事例去引导学生们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来分析、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设置探索性任务,构建问题系统
课程革新持续深化之际,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已转化为教师教育职责的核心所在。因此,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并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以此建立起一整套的问题框架。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深究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对这些问题的困惑,促使学生更深刻地吸收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作为关键议题的发起者,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实况拟定出主旨性的问题,并据此为学生们安排充满挑战的作业,促使他们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在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中“ 多边形的内角和” 的单元,教师依据教学标准和学生掌握程度拟定课堂关键问题:三角形的内部各角相加如何得出 180∘ 的结论?目标问题界定明确且具有明显的指导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思维过程中回顾以往所学,通过进行数学运算、使用测量工具或进行拼接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验证。该程序既提升了学生的操作实践技能,又唤醒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接着,数学老师需要对于新课程核心内容的细致整理,并形成了一整套的问题体系。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知道什么三角形内角总和,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本描述的图例了解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对任何三角形内角之和都是 180°产生猜想,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办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将身边的三角形剪下来,然后用量角器量一下三角形内每个角是多少度,把它们相加就得到了三角形内角之和是 180∘ ,同样可以通过剪切的方式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找到同样结果的方法。从小学阶段开始不断地带着学生们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那么学生们就会在生活中更加关注重要问题并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开拓着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同时还能锻炼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研究能力。
结语:核心问题设计对体现数学本质特征至关紧要,它对于学生把握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学习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出题时缺乏深思熟虑,所设计的题目过于浅显直白,未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和知识深入。为了在课堂提问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致力于改善问题的设计,根据数学的核心内容来构造关键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在学生易于迷茫的点、知识相互联系的地方、知识转移的场景以及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环节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用于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进而提升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9):106-110+129.
[2]张屹,董学敏,陈蓓蕾,刘波,朱映晖.智慧教室环境下的 APT 教学对小学生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4):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