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动画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探析

作者

徐珍

苏州福纳影视艺术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10046

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产业已成为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秀 统文化积 孕育出的传统纹样、神话故事、非遗技艺等元素,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密 ,当前中职动画设计教学多聚焦于软件操作、技术应用等技能层面, 作品常陷入“技术堆砌但文化空洞”的困境,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对“有温度、 有底蕴 的设计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职动画设计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路径,既是突破教学瓶颈的必然选择,也是助力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

一、中职动画设计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动画产业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市场对具有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需求日益迫切。然而,部分中职动画设计教学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学生作品常因缺乏文化内核而显得同质化,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载体,涵盖传统纹样(如饕餮纹、云纹)、传统故事(如神话传说、民间寓言)、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水墨画)等内容。将其融入中职动画设计教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提升作品的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可弥补中职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短板,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具备独特优势,为动画产业注入“中国风”活力[1]。

二、中职动画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路径(一)重构教学目标,明确文化素养培养定位

中职动画设计教学需打破“以技术操作为核心”的传统目标,构建“文化素养+设计技能”双目标体系:基础阶段增设“传统文化认知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纹样、色彩的文化内涵与应用规则;进阶阶段设定“文化转化目标”,引导学生将传统故事、艺术形式转化为动画语言;实践阶段确立“文化创新目标”,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审美与技术创作传统文化特色原创作品,如在《动画造型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识别传统纹样、设计传统文化主题角色并实现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

(二)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模块

围绕中职动画设计课程体系分模块嵌入传统文化元素,避免文化与技术脱节:基础课程模块中,在《动画美术基础》《色彩构成》等课程增设“传统文化专题”,如讲解传统色彩体系、引入传统绘画技法;核心课程模块中,以传统文化主题重构《动画角色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内容,如结合传统建筑讲解场景布局、依托传统故事设计分镜头;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等课程,系统介绍剪纸、皮影等传统艺术与动画设计的关联,如通过赏析皮影动画、临摹水墨画深化学生理解[2]。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文化融入实效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弱、实践意愿强”的特点,需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降低传统文化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1.情境教学法:营造文化氛围

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传统文化情境,例如在讲解“传统纹样”时,播放故宫文物修复纪录片片段,展示传统纹样在青铜器、瓷器上的应用;在教室布置传统元素展区,陈列剪纸作品、皮影道具,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项目驱动法:强化文化应用

以“传统文化动画创作”为项目主题,将学生分组,完成从“文化选题—元素提取—设计创作”的完整流程。例如,设定“二十四节气动画短片”项目,要求小组先调研某一节气的民俗文化(如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提取核心元素(如清明的柳枝、冬至的饺子),再运用Flash、Animate 等软件制作1 分钟动画短片。项目过程中,教师仅提供技术指导,文化元素的选择与转化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校企合作教学法:对接产业需求

邀请动画企业的设计师(尤其是擅长“中国风”动画创作的设计师)走进课堂,分享企业真实项目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案例,例如某手游角色设计中对“汉服形制”的还原、某动画电影中对“敦煌壁画色彩”的借鉴。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传统文化动画订单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的辅助设计工作(如传统纹样的数字化绘制),实现“教学—实践—就业”的无缝衔接。

(四)搭建实践平台,促进文化成果转化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需通过实践检验,中职院校需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文化创作与展示的机会。

1.校内实践平台:夯实创作基础

建立“传统文化动画工作室”,配备专业设备,支持学生开展原创动画创作;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动画设计大赛”,设置“最佳文化创意奖”“最佳元素应用奖”等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某职业院校举办“非遗动画大赛”,学生创作的剪纸动画《端午赛龙舟》、皮影动画《牛郎织女》等作品,不仅提升了设计能力,还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

2.校外实践平台:拓展展示渠道

与地方文化馆、博物馆合作,承接“传统文化数字化推广”项目,例如为博物馆的文物设计动画解说短片,将传统文物的历史故事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参与地方文旅宣传活动,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动画宣传海报,如以“水乡姑苏”“苏绣”、“昆曲”等为主题的动画海报,让学生的作品真正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

三、结语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至中职动画设计教学里,属于综合项目,需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平台多个维度共同使劲,中职院校需紧密契合自身办学特性与学生特质,杜绝“形式化融入”,达成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的深度契合,方可造就兼具技术与文化素养的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动画产业高质量前行。

参考文献:

[1]包青龙.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呈现[J].今古文创,2021(40):101-102

[2]何雅芹.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动画设计艺术表达[J].大观,2021(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