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媒介融合视角下高中素描技法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
郭文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职业学校 015000
引言:多元媒介融合的时代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当代教育的形态,素描技法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育的根基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造型认知体系的重要途径。细察新时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于“ 图像与媒介” 的学习要求,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绘画表现,还是数字艺术创作,其首要目标都是“ 理解媒介特性” ,并且在其中“ 融合” 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 则是技法教学的内在诉求。所以真正有效的多元媒介融合教学是要学生自主地、深刻地、辩证地理解不同媒介的表达逻辑,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自己的视觉转换能力,形成自己的艺术判断力。而这对思维模式尚在定型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是具有挑战的,故在素描技法教学创新实践中,教师需探索有效的路径去引导学生体验媒介融合的过程,帮助他们突破单一媒介的思维局限,掌握跨媒介的造型表现方法,形成融通的艺术视野。
一、实景素描与虚拟媒介场景的协同教学构建
在多元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实景素描与虚拟媒介场景的协同教学已成为高中素描技法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向。当学生戴上 VR 眼镜,在虚拟空间中“ 走进” 静物内部,观察其内在结构;当他们通过 AR 技术,将数字模型投射到真实画纸上,追踪光影的细微变化——传统的“ 看” 与“ 画” 被赋予了全新内涵。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多维度的观察体验打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让学生真正理解“ 形体不是轮廓,而是空间中的存在” 这一素描精髓。例如,为打破静物写生因固定光源而导致的观察与表现的单一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现实静物进行基础的结构性描绘,随即运用 AR 技术将预设的虚拟光影模型精准叠加于实物之上,这种现实物体的恒定质感与虚拟光影的瞬息万变所形成的强烈感官冲击,也会促使学生必须即时调整观察方式并选用不同的线条与调子去应答,从而深刻体验到光影对于形体塑造的决定性力量。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学生摘下设备回归现实场景时,先前虚拟光影下的高阶表现经验已经内化为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与判断力,使他们能够超越眼前所见,对平淡光线下的物体进行更富表现力的艺术处理,进而实现观察力与表现技法的跨越式提升。
二、手绘路径与数字映射的同步练习设计
传统手绘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同步练习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为素描技法教学开辟了全新的实践路径,教师可借助数字媒介独有的过程记录与即时反馈功能,将学生手绘创作的每个关键节点与数字化演示精准同步,形成“ 一笔一画皆可追溯,一步一法皆有映射” 的教学范式。例如,要将素描线条的“ 生命力” (即轻重、疾徐、顿挫等)从一种抽象且难以言传的“ 手感” 转化为具体可分析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数位板与投影设备,将自己的示范性运笔过程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笔的速度、压力与倾斜度都被软件实时解码为不同颜色与粗细的动态轨迹,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精确解读的“ 技法蓝图” 。学生继而在自己的设备上进行同步临摹,其练习数据被系统记录并允许与教师的示范数据进行叠加比对,以往那种“ 画得不像” 的模糊感觉由此被量化为清晰的数据偏差,学生得以直观地发现自己在关键结构转折处的犹豫或在表现虚部时的力度失当等等。由此,这种数字映射将技法练习从单纯的形态模仿,彻底转变为一个基于数据反馈的、可进行自我诊断与迭代优化的闭环学习过程。
三、基于媒介特性的个性化技法教学资源开发
“ 千人千面” 的个性化教学理想,在多元媒介的支撑下正在成为现实。然而,媒介的丰富性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铅笔的细腻、炭笔的豪放、数字笔刷的无限可能——如何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答案便在于教师要致力于构建一个智能化的“ 媒介适配系统” ,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动手能力和审美倾向等,向其推荐最优的媒介组合方案。例如,教师在讲授“ 场景表现” 时可以先搁置统一的技法要求,转而扮演一个“ 资源策展人” 的角色,构建一个主题式线上资源库,其中既有针对数字绘画的自定义笔刷、图层特效等教程,也包含运用传统工具制造特殊肌理、拓印痕迹的技法视频,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起点。而当学生依托各自熟悉的媒介完成初步创作后,教师则需设计一个“ 跨媒介转译” 的协同任务,促使不同小组的学生必须尝试理解并运用对方的媒介语言与思维方式来重新诠释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的最终指向并非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媒介,而是在这种充满挑战与新奇的“ 翻译” 实践中,引导他们穿透媒介表象,共同探寻并深化对造型、空间、氛围等素描核心要素的本质理解,从而在差异中寻得艺术表达的共通法则。
结束语
综合上述,多元媒介的融合实践为高中素描技法教学确立了全新的范式,媒介手段的多样化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认知边界,还有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并且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方法的灵活性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技法体验。未来,教师也应持续深化媒介融合,进一步推动高中素描技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泳慧.传统素描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研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3):117-119.
[2]鞠顺伟.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技法的应用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17):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