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溯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薛雯

济南大学 250024

一、科学实践观指引现代化治理体系革新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正驱动治理体系升级,构建理论建构的良性发展生态。在现代化实践的进程中,物质生产活动与社会变革的辩证关系,始终构成真理验证与理论创新的双重功能,这种实践与认知的循环演进机制,不仅塑造出动态适应性的发展模式,更在制度创新层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范式。

首先,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根基源于四十余年改革历程中形成的独特方法论体系。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所承载的唯物论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展现出双重价值,既是认知活动的生成基础,又是构成真理检验的客观标尺。以 1982 年凤阳小岗村土地承包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式实验路径,通过建立 14 个沿海经济特区的对比研究,规避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适应性风险。长三角地区 27 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技术演进过程印证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例如新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在三年间累计进行上百次现场调试,逐步优化机器人抓取精度至 ±0.5 毫米,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量化的生产效能。

其次,实践辩证思维的导航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体现为多维平衡策略。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形成的“三维研判”模型,即宏观趋势研判、中观产业分析、微观技术突破,在应对 2022 年全球芯片供应链危机时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动态测试环境获取初步运行参数,结合多维度用户反馈形成优化闭环,最终实现算法版本的周期性升级。这种将理论预设与实践变量相结合的创新路径,如同精密导航系统在复杂航道中的动态校准,既保持核心方向又具备实时纠偏能力。

最后,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民主体性实践转化机制有效发挥了核心作用。青岛市通过构建公众参与量化评估体系,将基层数万条建议高效转化为可操作政策,实现民意与决策的无缝对接。深圳市在智慧化建设中,系统分析超百万级居民日常行为数据特征,实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案,形成精准服务供给模式。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形成的网格协同管理模式,经多地区验证已升级为标准化管理流程。基层工作者与群众在实践中共同探索出多样化本土解决方案,通过完善封闭区域物资调度体系,大幅提升末端服务响应效率。

二、科学实践观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略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将实践品格与独立自主原则深度融合。“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1] 通过破除路径依赖思维与构建本土化发展范式,立足初级阶段国情完善动态调适机制,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协同效应。实践中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破解改革瓶颈,又通过制度型开放促进文明互鉴,在统筹安全发展格局中彰显治理效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注入实践智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2] 构成了认知世界的方法论与改造现实的实践准则。其批判属性要求在社会变革中突破路径依赖的思维桎梏,运用历史辩证规律与矛盾运动逻辑剖析改革瓶颈,“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3] 化解发展困境。人文特征体现在发展成果的全域共享与制度型开放的国际协作双重推进,将共同体价值融入数字经济转型、绿色治理等实践领域,在文明互鉴中构建新型全球治理模式。实践根基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既需依据初级阶段国情制定战略布局,又要在动态调适中优化政策实施机制,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协同效应。这种多维融合的实践特质为现代化注入内生动力,使我们在统筹市场规律与生态法则中强化战略主导权,在应对智能革命与气候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时凸显制度优势,通过法治体系完善与治理工具创新的系统整合保障改革整体性,在要素配置优化与民生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中,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跃升,最终达成社会整体进步的历史跨越。

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既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精髓的本土转化成果,又是构建中国式发展范式的逻辑支撑。这一原则要求在国际秩序重构中破除依附性发展路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透视文明演进规律,依托本土实践经验与全球治理改革的双向联动突破发展瓶颈。其理论特质展现为发展模式自主性与全球治理包容性的辩证统一,将文明多元价值注入数字经济规则革新、气候治理体系优化等实践维度,在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中探索多极共生路径。实践根基深植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既需立足历史交汇期的时代坐标明确战略指向,又要通过政策执行反馈优化调整机制,构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衔接。

这种多向度融合的自主建构逻辑为文明形态创新注入持续动能,使我们在统筹安全发展格局中增强制度定力,在应对全球产业链重组与地缘政治竞争叠加挑战时展现理论创新力,借助主权维护与制度创新的系统整合保障发展持续性,在关键技术突破与国际公共品供给的互动演进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 年第 10 期。

[2]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9 页。

[3]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 , 第 130-131 页。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建》2017 年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