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建设途径探析

作者

刘霞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湖北咸宁 437000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1]2018 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一个好老师就要满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点要求。[2] 在新时代的建设中,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了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也即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3]《礼记》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包括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教师需具备的内在品质,以身示教,将良好的师德风范传授给学生,树立榜样,达到教书育人和提升自我的双重目标。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的素质涵养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成了重要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教师个人职业素养的缺失,导致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通过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化的倾向愈加明显。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及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利主义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教师队伍中不乏有人出现了师德素质滑坡、教书育人意识逐渐淡漠、职业信念缺失的现象,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当中,忽略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其次,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与教师自身拥有的专业实力不匹配,这种现象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心里不平衡,降低了教学热情及积极性,将精力放在了发展副业上。

(二)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不到位

想较于高校对教师在教学领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就相对忽视了。大部分高校对老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仅停留在宣传层面,没有经常性、有规律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比较落后,导致了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深刻。部分高校将科研水平的评价放在了首位,忽略了高校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性质,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评价。

(三)高校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足

对高校教师自身而言,缺乏对教师职业神圣感的认识,缺乏职业道德追求、职业理想信念和职业的使命感。虽然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能够达标,但是在道德修养上没有达到为人师表的要求。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也在冲刷着教师们的三观,部分教师选择停滞不前,不注重自身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正是由于在思想精神上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修养,从而致使高校无法形成规范有效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在高校评职称、申报项目等文件中显示,主要根据教学课时多少、科研水平高低来作为教师评价的标准,忽视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考核。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考核也没有明确的考量标准,正是这种标准规范制度的缺失,阻碍了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发展。评价目的逐渐功利化,与职业道德评价价值不符,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了价值观的偏差,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支持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根据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探寻新的建设途径,采取有效策略,努力促进和完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文件。2018 年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2019 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机制,同时要引导全校教师共同参与机制的建设,自觉遵守和践行。在有了职业道德的规范和机制的同时,需要确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做到科学性、实践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考核教师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成效。将评价结果列入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等考核中当。由此一来,评价机制便能正确规范的引导教师们的行为,教师们的教书育人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高校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

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能走多远,而职业道德素养决定了职业生涯能走多宽。高校应当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放在首要位置,对教师起到引领、指导、帮助、拓展的作用。1. 增加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培训,可以邀请师德师风模范的老教师进课堂讲学,言传身教,加强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和注重。2. 每年度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会,提高教师们对职业道德的重视。3. 加强校内外教师双向互动沟通,在与不同学校同事交流、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教育经验。

(三)教师自身道德规范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首先,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保持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约束自我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其次,教师个人在专业领域要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我,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待学生要真心关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依靠高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个人的自我觉悟,多方合作。身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教育学生成为知行合一,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材。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光荣的,希望广大高校教师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为祖国的教育建设奉献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0-27].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梁坤南,周再知,马华明,等. 我国珍贵树种柚木人工林发展现状、对策与展望 [J]. 福建林业科技,2011,38(4): 173-178.

[3] 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3

作者简介:刘霞(1992—),女,湖南益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