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研讨
柳健
421024199501011279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安全与居民生活质量。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全周期,涉及技术协调、成本控制、安全监管及环境保护等多维度要素。当前,城市内涝、管网渗漏、施工扰民等问题频发,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在技术适配性、资源整合效率及可持续性方面的不足。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通过精细化施工管理提升管道工程耐久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本次研讨聚焦施工管理创新,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化流程优化、多方协同机制等核心议题,为破解工程质量通病、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助力构建安全、智慧、绿色的现代城市水系统。
1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管道沟槽开挖
管道沟槽开挖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及管道使用效果。在开挖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下管线、地质等情况,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线,确定沟槽的位置、宽度和深度。开挖方式应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对于土质较好且开挖深度不大的沟槽,可采用机械直接开挖,但要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坡度,避免超挖或塌方;若遇软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等复杂地质,需采取支护措施,如钢板桩支护等,确保施工安全。开挖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测量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同时,做好排水工作,在沟槽两侧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积水浸泡沟槽。开挖完成后,需对沟槽的尺寸、平整度等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为管道安装创造良好条件。
1.2 管基施工
管基施工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中保障管道稳定运行的关键步骤,为管道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在管基施工前,需对沟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尺寸、平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清理沟槽内的杂物和积水。根据管道规格、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管基的形式和材料。常见的管基有混凝土基础、砂石基础等。若采用混凝土基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浇筑时,需分层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并做好表面的抹平工作。对于砂石基础,要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材料,分层铺设并压实,每层厚度需符合规范。管基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养护工作,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洒水、覆盖等养护措施,确保管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管基强度未达到规定值前,禁止在管基上堆放重物或进行其他施工操作,以免破坏管基结构,影响管道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1.3 安装给排水管道
安装给排水管道是市政工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管道系统的运行效果。管道安装前,需对管材、管件进行严格检查,查看其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外观有无裂纹、破损等缺陷,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管基进行复测,保证其平整度和强度达标。安装时,要根据管道材质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对于塑料管道,一般采用热熔连接或橡胶圈接口,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时间和接口压力,确保连接紧密;钢管则多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焊接时需保证焊缝质量,法兰连接要确保螺栓紧固均匀。管道安装过程中,要遵循“先大管后小管,先主管后支管”的原则,合理控制管道坡度,保证排水顺畅。每安装一段管道,都要进行临时固定,防止位移。安装完成后,要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位置、高程、接口密封性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后续的闭水试验和通水试验做好准备,确保给排水管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工作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科学规划是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与高效运行的基础,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规划前期,需全面收集城市地理、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深入调研现有给排水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的人口规模、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合理预测用水量和排水量。同时,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分布等因素,确定给排水管道的走向、管径和布局,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划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此外,还应加强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规划完成后,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断优化完善规划方案,为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明确指引,推动城市给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
2.2 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从上至下、分工明确的质量管理网络。制定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涵盖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把控,实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2.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核心保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材料管理方面,严格把控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进场时,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按规范进行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施工过程控制是关键。加强对各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操作。例如,管道安装时要保证坡度准确、接口密封良好;沟槽回填需分层夯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质量检验与验收环节不容忽视。对已完成工序及时进行质量检验,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对于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贯穿设计、施工与维护的全流程,其科学性与有效性对工程质量和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科学管理不仅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更是降低施工风险、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有力保障,其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在实际工程里,不同项目有着各自独特的工程特点与现场条件,这就要求施工管理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变。通过合理运用各类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持续优化和改进施工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 唐启 .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J]. 居业 ,2021(8):141-142.
[2] 魏明 .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研讨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1(11):332-333.
[3] 陈泽云, 赵亚东, 刘帅鑫, 马棪秋, 周国樑.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