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党史教育,厚植思政根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与成效探析
薛辉 刘锋 李春雷
1.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1 2.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3. 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山东省招远市 266001
关键字:党史学习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改革、协同育人机制
一、课题提出: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附属学校筹建工作办公室(附属学校筹建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汇聚、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思政专家及附属实验学校(简称附属实验学校)、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青岛二中等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 [1],通过组织联合研讨、实践探索和资源开发等方式,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努力实现党史教育的深耕细作,促进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2]。
二、研究框架:目标导向与价值呈现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从附属学校筹建办统筹协调的角度出发,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联盟的协同作用,通过跨部门、跨学段合作,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协同推进的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党史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路径,深入研究党史教育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教育规律的内在联系,提出针对各学段特点的党史教育有效实施策略,进一步丰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3]。
2. 实践意义
通过多方协同创新,聚焦党史教育的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系统整合高校与中小学教育资源,打造适合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显著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青少年在系统、连续和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历史认知与情感体验。
三、推进策略:系统融合与路径实施
(一)统筹推进机制:构建跨层级协同体系
附属学校筹建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附属实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联合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教育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青岛二中、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和附属实验学校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跨部门、跨学段的联动协作体系[4],促进大中小学党史教育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实施,成功构建了跨学段教师培训与交流的常态机制。
(二)联合研讨推动:搭建高质量教学交流平台
以“探路中国式现代化:观行思践,勇担青春使命”为主题,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现场研讨活动。活动汇聚了北京师范大学、、青岛二中、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等学校的思政专家和骨干教师,通过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围绕教学内容的适配性、方法的创新性和学生参与度展开深度研讨,经过专家点评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跨学段融合教学案例,为党史教育融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实施路径[5]。
(三)课程融合创新:构建多元立体的党史学习场域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与实践性,课题组依托附属实验学校,以红色文化与海洋教育相融合为特色路径,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研究性学习课程。“City Walk”项目引导学生走进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李慰农公园等红色地标,构建“行走的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场域中体悟历史精神,深化认同感与使命感。“青年毛泽东成长之路”项目则聚焦人物精神再现,组织学生开展史料研读、创意表达和情景演绎等活动,在体验中理解伟人精神,在合作中塑造理想信念。这些课程以“主题聚焦—路径清晰—方法融合”为设计原则,推动党史教育从“知识接受”走向“价值内化”,初步形成“感知—体验—认同”的教学闭环,构建出可借鉴、可持续的红色教育实践范式 [6]。依托青岛三十九中项目式教学改革,借助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探索形成了大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式学习机制,并将这一学习机制融入党史教育中,让大中小学学生在相同项目任务和差异性项目任务的完成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后置思政根基。
(四)队伍协同成长:构建贯通式教师培养机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思政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系统开展跨学段教师联合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培训内容涵盖党史教育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创新方法和课堂教学技巧,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研讨与反思结合。通过“手拉手”式教学帮扶、“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增强党史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力和实效性,逐步打造一支理念先进、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7]。
四、融合成效: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
(一)统筹机制优化:激发多元协作动力
筹建办在统筹推进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单位,搭建覆盖决策、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多方协同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资源互补的推进格局[8,9]。
(二)路径设计升级:打通学段衔接关键环节
围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理念,课题组以课程内容为轴,创新教学路径,实现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组织、课堂呈现再到效果评价的系统融合。通过“同上一堂课”“同课异构”“手拉手教研”等机制,打破壁垒,提升教育贯通性 [10,11]。
(三)课程载体深化:塑造融合表达的品牌实践
在整合地方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打造“City Walk 红色地图探访”“青年毛泽东成长之路”等系列实践项目,将党史学习教育嵌入真实生活场景。项目强调文化认同、现场沉浸与跨学科融合,提升课程感染力和传播力,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品牌课程形态[12,13]。
(四)教师队伍联动:培育复合型专业力量
依托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资源,构建集培训、研修、教研于一体的教师发展路径。推动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组团式”共研共备,通过系统化的研讨与实战演练,提升教师党史
教育能力,增强一体化课程推进的专业支撑。 聚焦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注重大学专家引领与中小学教师参与“双向赋能”,通过系统培训、分层教研、跨段交流,提升教师在党史教育领域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
五、成果转化:落地推广与典型引领
(一)研究成果拟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向党委宣传部、青岛市教育局、崂山区教体局等相关部门报送,为相关政策制定与项目落地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14,15]。
(二)依托大众·半岛新闻等地方主流媒体,对“观行思践,勇担青春使命”现场研讨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课题影响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课题形成的特色实践项目如“City Walk”“青年毛泽东成长之路”等已在附属实验学校试点推进,尚处于阶段性实验和优化过程中,部分案例已在崂山区内兄弟学校有限推广,具备进一步常态化和区域复制的潜力[16,17]。
(四)在教师培训机制方面,推动构建“高校引领—中小学实施”的双向联动机制,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提供人才支持与路径参考。
六、未来展望:持续深化与实践拓展
本课题作为附属学校筹建工作办公室统筹参与的重要工作项目,贯穿了“机制构建—路径创新—资源开发—实践落地”全过程,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课题不仅搭建了区域协同平台,推动了校际合作共建,也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初步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应用的成果经验。
课题推进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思政课改革为载体、以育人为本的协同育人路径。下一步,课题团队将继续优化内容设计、丰富课程形态、提升实施效能,推动相关成果向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延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持续动能。 本课题为推动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经验与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未来将继续深化探索,不断提高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许建萍 ,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指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25 (01) : 7279.
[2] 范春婷 , 许薇 , 尹诗涵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指委 2024 年专题会会议综述 [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6).
[3] 刘思源 , 贺苗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耦合机理、风险审视与路径探要 [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11-26.
[4] 章文强 , 孟庆月 , 唐文涛 , 等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旨归、现实审视与方法路径[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4(5).
[5] 华银亚 , 陈思成 , 四个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为例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10).
[6] 窦桂梅 , 以小学思政教育整体性开展支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24(10).
[7] 冯云生 , 新时代教育出版服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7).
[8] 赵乾 , 弘扬教育家精神 , 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践行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 年年会会议综述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2).
[9] 习近平 ,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 人民日报 ,2022-01-12(01).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第 1 卷 [M]. 北京 : 外文出版社 ,2018:21.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 第 1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9:11.
[12] 杨金华 , 李苗 , 新时代大中小学党史教育一体化的多维建构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4(2):143-151.
[13] 余明远 ,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关键点探微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5):37-39.
[14] 徐蓉 .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循根本、强实践、求创新 [J]. 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 ,2024:(3)11-18.
[15] 列宁全集 : 第 55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0:311.
[16] 习近平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N]. 人民日报,202103-07(
[17]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姓名 薛辉,出生年月:1980 年10 月10 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新泰市,学历:本科,职称: 中级,毕业院校: ,毕业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高校及中小学内部审计,工作单位:
作者简介:姓名 :刘锋,出生年月:1976 年10 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滨州,学历:本科,职称: 中小学高级教师,毕业院校: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作者简介:姓名 :李春雷,出生年月:1966 年12 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学历:研究生,职称: 教授,毕业院校: ,毕业专业:海洋生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工作单位:附属实验学校
薛辉(第一作者)刘锋(第二作者) 李春雷(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