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诗瑶
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一、经济学专业《期货与期权》课程概况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期货与期权》是经济学专业高年级开设的核心课程,总学时为 32 课时,聚焦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理论架构与实务操作。课程内容涵盖四大模块:基础理论(期货与期权的基本概念、市场运行机制及定价模型)、交易策略(套期保值、套利交易、跨式期权组合等经典策略的构建与优化)、风险管理(保证金制度、希腊字母动态监控及极端行情应对方案)、前沿专题(数字货币期货、天气衍生品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动态)。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三大核心能力: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与资产配置的实务操作能力,结合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期货价格波动的逻辑推理能力,遵守行业法规并制定合规交易方案的职业素养。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 2019-2023 年四届学生的教学反馈调研(样本量 N=312),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少结构性矛盾。第一,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需求,教材更新周期长(平均 5 年 / 版),未及时纳入《期货法》(2022 年实施)等新规,对沪深 300 股指期权、国债期货等新品种的案例分析不足。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核心知识点覆盖率不高,导致学生考证需额外参加付费培训。第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验课多采用 Excel 静态计算(如期权盈亏平衡点测算),缺乏实时行情数据与交易仿真系统。大部分的学生反映“无法理解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机制”,不少本专业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难以回答“如何设计铁矿石套保方案”等实操问题。第三,评价体系偏离能力导向。期末闭卷考试占比 70% ,侧重公式记忆与简答题复述,未设置模拟交易报告、策略回测等过程性考核。教师评分标准模糊,导致学生“重分数轻能力”倾向明显。
二、“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衔接期货从业考试,实现“课证融合”
将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拆解为“合约设计—交易结算—套期保值—投机套利”四大模块,与原有课程内容交叉映射。例如,在“期权定价”章节增加隐含波动率曲面构建的真题解析。其次,需动态化更新教学资源,建立包含 2018-2025 年全套期货从业真题的智能题库,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实施知识点靶向训练。雨课堂练习题数据显示,学生“强行平仓条件”“交割违约处理”等高频考点正确率从 51% 提升至91%。再次,教学过程与考证辅导融合。可采用“三阶段渐进式”教学法。基础阶段(1-8 周):通过案例导入(如 2020 年原油宝事件)讲解期货市场基础规则;强化阶段(9-12 周):组织小组对抗赛,限时完成10 套模拟试题并直播讲解错题;冲刺阶段(13-16 周):邀请期货公司合规部经理开展“考前 30 天突破”专题讲座。改革后,学生期货从业资格证通过率大幅上升。
(二)提供模拟交易平台,增加实践教学
《期货与期权》课程构建“三位一体”实训体系。第一,仿真交易。引入同花顺期货通、 Wind 模拟交易系统,要求学生以 10 万元虚拟资金在6 周内完成三项任务:设计铜期货跨期套利策略;利用期权组合对冲上证50ETF 持仓风险;撰写基于 VAR 模型的交易风险评估报告。第二,历史回测。选取 2015 年股指期货流动性危机、2022 年镍期货逼空事件等典型行情,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平台验证策略稳健性。第三,实盘观摩。与期货公司合作开通“实盘数据镜像系统”,实时展示黄金期货主力合约的机构持仓变化与资金流向。最后,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聘请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担任课程顾问,共同开发《期权希腊字母实战手册》。
(三)参加金融知识竞赛,强化“课赛一体”
《期货与期权》课程建立“以赛代练”机制。将“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竞赛纳入课程附加学分体系,获奖团队可获得期末总评5-10分加分激励。2021-2023 年,参赛学生大幅提升,2023 年所带班级中,获国家二等奖 1 人、三等奖 2 人。针对竞赛中量化交易赛题,开设“期权波动率曲面建模”工作坊,指导学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VIX 指数走势等。
三、《期货与期权》课程“课证融合”的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本课程学生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20-2023 届选修学生中,期货从业资格持证率大幅上升,多名毕业生入职中信期货、国泰君安、大有期货、银河期货等机构衍生品部门。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改革后学生的合约设计能力、风控意识、专业素养均有提升。其次,学科竞赛实现突破,本院学生连续三年在“中金所杯”中获奖。2023 年,两名学生因在“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中表现优异。第三,学习体验持续优化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N=214), 91% 的学生认为“模拟交易环节极大增强了市场感知能力”,86% 肯定“课赛融合模式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典型学生反馈包括:“通过原油期货负价格事件复盘,真正理解了展期风险的管理逻辑”“期权希腊字母动态监控实验让我在券商面试中脱颖而出”。
(二)实践反思与优化建议
《期货与期权》课程现存问题依然不少。第一,师资实操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师无期货公司从业经历,对程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设计等前沿领域指导深度有限。第二,分层教学缺失。现有课程难以兼顾考证学生与科研导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陪跑”现象突出。第三,校企合作稳定性弱。企业提供的实盘数据多限于历史片段,难以支撑高频交易策略研究。
四、改进策略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很有必要,应要求专业教师赴期货公司研修不少于 20 学时 / 期,参与原油期权做市商报价系统调试等实操项目。构建“微证书”技能认证体系,开发“衍生品量化分析(初级)”“合规风控专员(中级)”等模块化证书,允许学生按职业规划自主选修。亦可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与各期货交易所合作搭建“跨境衍生品数据中心”,实时接入最新上市品种行情数据。
五、结语
“课证融合”模式通过职业标准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耦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未来需进一步推动三方面改革:一是建立期货行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二是开发“虚拟仿真—实盘演练—顶岗实习”递进式实践体系;三是完善“课程学分—职业证书—竞赛奖项”的等价转换制度,最终构建起贯通“教学—就业”全链条的衍生品人才培养生态。
参考文献:
[1] 中国期货业协会 . 期货市场教程(第九版)[M]. 北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21.
[2] 李志民 , 王璐 .“课证赛岗”融合培养高职金融人才的实践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9):72-76.
[3] 陈强. Python 量化交易实战:基于期货与期权的案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
[4]Hull J C.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11th Edition)[M]. Pearson,2021.
【
作者简介】张诗瑶(1991.04-),女,汉族,湖南省湘潭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农村金融。
【课题项目】2022 年湖南省吉首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