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实”与“活”

作者

唐军华

株洲市茶陵县云阳中学  412400

引言: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过度追求辞藻华美,导致作文内容过于泛化,难以真正融合生活实际,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情感态度。另有一部分学生囿于僵化思维,无法脱离固有模板和格式,长此以往思维空间趋于狭窄,难以为写作课堂注入灵动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开展作文教学工作,应引导学生兼顾作文的“实”与“活”,利用文字表达出情感力量,借助灵动的思维赋予文字以生命律动。

一、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实”与“活”的教学目标

(一)“实”的写作目标

在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基于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强调“实”与“活”

兼具,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质量,灵活应用写作技巧,只有“实”与“活”相融合,才能确保言之有物,彰显文章的情感力量[1]。从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层面来看,“实”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保证文章拥有扎实的根基,主要表现在“技法之实”“语言之实”“内容之实”等方面,学生应掌握各类型文章的写作技法,熟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原则和结构方法,同时应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融入文章中,内容方面则应达到真实可信的目标,学生应全心观察生活环境,积累生活化素材,以便于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创作出完整且言之有物的文章。

(二)“活”的写作目标

由于部分学生陷入思维定式的困境中,在写作中习惯于套用模板,导致写作思维僵化,难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活力的文章。“活”强调焕发思维活力,提高文字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结合写作内容和观点灵活选择素材,保证文章表达出真切动人的真实情感,拒绝虚无空洞的表达。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以开阔灵动为培育重心,拓宽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应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促使文章表达鲜明有力。只有灵活捕捉生活细节,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才能保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实”与“活”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打造“实境”,在真实情境中锤炼思维与表达

作文教学属于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教师若要实现“实”与“活”的深度融合,就应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情境,利用生动丰富的情境,唤醒学生写作的“真实感”,激发语言表达的生命力。语文写作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教师打造写作“实境”,应拓展延伸课堂空间,引导学生捕捉课堂和课外的情景,引发写作兴趣和内心情感。

例如,“校园生活与友谊”是初中语文写作常用的主题,以此为写作话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拓宽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写作体验感,利用课堂活动、校园活动、环境观察等情境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环境,深入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比如,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校园生活,可以开展校园生活观察体验活动,为学生指明观察点,包括场景、人物、事件、学习用品等方面,观察搜集写作素材,以便于将生活环境与文章深度融合,结合实际生活赋予文章以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在学生捕捉到“篮球比赛、运动会、互帮互助”等生活化要素时,可以鼓励其围绕观察的内容,即时描述场景细节,结合实际情况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活”要求学生思维灵动,教师为学生创设“观点擂台赛”的情境,围绕“手机利大于弊 / 弊大于利”“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创作”等争议性话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在辩论中实现思维层面的交锋碰撞,在思辨中从不同维度思考主题,随后进入到写作训练中,提高了写作逻辑的严密性。教师依托情境创设实现“实”与“活”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精准表达写作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赋予作文真情实感,并焕发作文思维活力,提高写作质量。

(二)深度阅读赋能写作,打破写作困境

初中语文写作容易陷入两难困境,学生受限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活力,创作出的文章存在内容空泛,缺乏血肉与情感之“实”的问题,或者因为思维表达方式过于僵化,缺少写作灵气 [2]。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教师利用深度阅读为写作赋能,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生活化素材,充实文章内容,而且可以围绕阅读内容,通过创意改写、结局续写等方式,点燃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例如,在初中九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工作中,“改写”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利用阅读文本,拓展延伸写作思维,在改写过程中激发写作思维活力。教师在系统化地开展“改写”写作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范进中举》等经典文章引入写作教学中,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其中的风景、人物、心理状态等描写技巧,在与作者或人物发生情感共鸣时,可以进入到作文改写训练的情境中,根据对人物角色的理解改写某一个片段,并尝试利用文章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

阅读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关键,不同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会产生多种生活体验和感悟,在写作中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为作品赋予创意活力。例如,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设计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相关作品后,进入到结局续写的训练中,点燃个性化思维,在思考文章故事的后续走向时,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创作出完整而独具个性化情感力量的文章[3]。

三、结束语

写作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当前教育改革环境下,教师需要从写作方法与写作内容的训练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教学。“实”与“活”是写作的两个基本要素,更是学生需要明确并灵活应用的写作要点。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渗透“实”与“活”两个要素,一方面促使学生丰富写作内容,另一方面拓展思维表达空间,创作出符合自己个性风格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史建弟 . 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实”与”活”结合 [J]. 求知导刊 ,2022(36):50-52.

[2] 胡珊 . 初中作文教学中过程写作法应用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3.

[3] 李丹 . 初中语文作文“实”与“活”教学策略探究 [J]. 辽宁教育 ,2023(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