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睡眠障碍就诊患者日常护理措施与用药指导
王雅娟
准格尔旗中心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010300
摘要:睡眠障碍是一组影响睡眠质量、时长和规律性的病症,常见类型包括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和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等。这些障碍对个体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可能导致白天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情绪不稳定。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门诊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合理的药物指导对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管理和处理睡眠障碍不仅能改善夜间休息状况,还能提高白天的生活活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门诊睡眠障碍;就诊患者;日常护理措施;用药指导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发生率日益升高,且逐渐年轻化,据统计全世界1/3的成年人患有失眠。《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长期失眠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增加。国内外指南推荐失眠的主要干预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由于心理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和起效慢等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失眠患者仍然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但是催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较常见,短期可能引起日间困倦、头昏、乏力等,持续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包括跌倒、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和死亡风险等。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门诊睡眠障碍就诊患者日常护理措施与用药指导措施。
1门诊睡眠障碍的诊断
门诊睡眠障碍的诊断过程包括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专业评估,首先需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持续时间及因果关系,以识别失眠、嗜睡症或其他特定障碍类型。临床使用的诊断工具主要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这些工具通过量化睡眠质量和日间嗜睡程度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基础检查可能涉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试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生理因素。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多导睡眠图测量可为识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周期性腿动综合症等提供精确数据。心理评估尤其在伴随焦虑或抑郁症状时必不可少,为个人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通过这些组合方法及工具,医生可对睡眠障碍进行全面解析,为每位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从而优化夜间睡眠和日常生活表现。
2日常护理措施
门诊睡眠障碍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基本要求,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和日间清醒程度。睡前放松活动的引入,比如冥想、深呼吸和轻音乐,可以减轻压力,逐步引导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饮食和运动也是管理睡眠的主要因素,注重均衡饮食可避免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的过度摄入,这些物质干扰自然入睡过程和睡眠结构。同时,规律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在上午进行,对促进多巴胺和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避免临睡前的激烈运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兴奋和入睡困难。在高度压力情境下,学习和应用放松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引导性想象等技术可缓解紧张情绪,对睡眠障碍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保护作用。在心理支持方面,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能够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与睡眠相关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建立健康的睡眠态度。定期就诊和与医生沟通病情进展,可以获得更为专业的护理指导与治疗方案。
3用药指导
对于门诊睡眠障碍患者,用药指导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应依据诊断结果和个体需求,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别。常见的药物包括苯二氮类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此外,非苯二氮类药物同样对促进睡眠具有功效,具备相对较低的成瘾风险。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在调整生物节律性失调患者中应用广泛,通过模拟天然褪黑激素的作用调节睡眠。
用药期间,遵循医嘱进行剂量和服药时间管理至关重要,一般建议在睡前30分钟服用,避免白天嗜睡和药物依赖。定期复查和监测药物的效果与副作用也必不可少,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以适应个体变化。此外,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可增强效果,减少长期依赖药物所致的风险。
4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平台根据问诊结果实现睡眠障碍早筛,针对焦虑、情绪等问题导致的轻症失眠,个性化推荐CBT-I训练方案;呼吸暂停引起的睡眠障碍,推荐进一步线下检查方案,如多导睡眠监测等。
在线咨询和复诊配药:患者可以在患者移动端以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联系医生;医生可开具对应的电子医嘱,药品处方经院内审方;患者可以选择配送到家或到医院药房取药。
认知行为训练:平台自动推送每日医嘱提醒,并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推送不同的训练课程,主要包括心理预期、睡眠卫生、放松训练、刺激控制、认知矫正、睡眠限制等内容。平台按照特定顺序引导患者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动态调整训练内容;以系统机器人形象与患者互动,引导患者完成认知行为训练,提高患者参与度。
服药日记和睡眠日记:平台会提醒患者完成每日服药和睡眠情况记录,医生和患者更好地掌握睡眠状况,有助于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服药日记主要记录药物名称、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内容,睡眠日记主要记录上床时间、入睡时长、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夜醒次数、睡眠质量等内容。平台目前已完成与智能手表对接,实现睡眠日记数据自动采集。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推荐:平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子系统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实时为医生提供临床辅助诊断信息,并结合临床大数据推送个性化治疗与训练方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大量病例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对数据进行识别、切词、拆分、同义词扩充等操作,抽取实体和关系,构建知识图谱。在知识图谱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患者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结果和知识图谱推理,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建议、治疗方案推荐等。
多导睡眠监测预约及报告管理:多导睡眠监测(PSG)是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利用PSG设备监测患者整夜睡眠多项生理指标,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睡眠结构、睡眠分期、呼吸事件、肌肉活动、心脏功能等,对于精确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多种睡眠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平台医技(诊间)个人计算机(PC)端,为睡眠监测技师提供PSG设备排班管理、PSG预约、PSG报告管理、查看患者全息视图和患者评估量表等功能,PSG报告将同步至医生和患者端,医生可以根据PSG报告作出精准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智能随访:睡眠障碍作为慢性病,病程较长,随访是医生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医生可以高效定制随访方案和随访问卷,包括评估项、调查问卷、患者组、随访周期、执行时间等内容。随访问卷会按照计划自动推送至患者手机,并收集患者随访数据。
结论
综上所述,门诊睡眠障碍就诊患者日常护理措施与用药正确指导,改善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利于康复,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雅彬,洪湘玲.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2148-2150.
[2]华怡,范春娟,谢月娟,等.系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24):92-94.
[3]修芳芳.观察系统性睡眠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2):2228-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