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协同“五育并举”,赋能幼儿综合素养发展

作者

许小元

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幼儿园

引言

在学前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目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更注重德智体美劳的相互融合。不过在体育实践中存在“重体轻德”“重智轻劳”的失衡性问题,影响了“五育融合”的推进,难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背景下,本文研究结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深入探究“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相协同的发展机制,以赋能幼儿综合素养发展作为方向,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凸显户外体育活动的独特价值,为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提供借鉴与指导。

一、协同共生:双核驱动的逻辑解构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注重,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为幼儿综合素养提供重要支撑。因此,“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具有目标一致性、路径互补性的特点,构建了生活驱动的发展逻辑 [1]。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打破传统幼儿教育的限制,形成多维度的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引领,积极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活动,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实现幼儿教育向“育人”方向的持续性转变。

二、实施锚点:素养培育的原则体系

(一)协同整合,多维融合实践

“立德树人”协同“五育并举”的基础上,要注重中的多维整合,有效打破领域、学科的边界,形成全新的教育生态,进而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实现,与德、智、美、劳的融合,构建全新的活动路径。户外体育活动蕴含着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竞争精神等诸多要素,通过活动设计将其转化为德育教育的具体目标,能够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2]。同时通过体育、智育的结合,在情境化活动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探索、数学接力等活动,让幼儿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除此之外,通过体育、美育的结合编排动作,强化幼儿的审美素养,并在园艺劳动的基础上促使幼儿感受体力的重要价值,以此助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因材施教,个性适配培育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践行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形成个性化活动,助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依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传统户外体育活动的调整与创新,以此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其身心素养的协同发展。户外活动中,体质较弱的幼儿可以参与耐力训练活动,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参与挑战性任务。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感受户外体育的趣味,通过攀爬、球类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就感。如此,逐渐形成“以幼儿中心”的新型户外体育模式,打造新的体育活动场域助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适时调适,动态优化调控

幼儿体育教育中,动态优化是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强调过程评估、适时调试,能够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有效推动“立德树人”协同“五育并举”的落实。动态优化是将科学评估作为前提,通过“成长档案”“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追踪记录,分析幼儿的社交、体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和变化。同时,活动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变化、调整活动形式,适当增加全新元素等。在体能发展出现瓶颈时,适当加入挑战性内容并发挥环境因素的积极影响,实现各类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确保教育的适应性、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评估- 调整- 优化”的闭环,为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保障。

三、三维突破:户外场景的实践方略

(一)“游戏地图”— —目标的梯度设计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梯度化的目标设计能够有效推进活动的实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实现“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深度融合。对于低层目标,针对运动能力较弱、体质较弱的幼儿,注重身体协调性、肢体平衡性和综合耐力的提升[3]。例如,攀爬游戏活动中,设置一条难度较低的攀爬路径,逐渐强化幼儿自信心,并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相互协作,增强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中层目标的设置,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活动内容,重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接力赛活动,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并将数学统计任务融入其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其智力。高层目标重点针对体能较强的幼儿,在“障碍挑战”中通过形成多维度的障碍任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促使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户外体育“游戏地图”,结合幼儿的实时表现对目标予以动态调整,确保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获得持续发展与提升。

(二)“情境沙盘”——主题式活动开发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开展主题式活动可以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深度融合,让幼儿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四季”为切入点构建“情景沙盘”,其中春季可以组织播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并且可以观察植物的成长规律。夏季则组织水上运动会,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强化其团队意识,增强体能素养,并在活动中自主发挥创意,进行色彩搭配、装饰等,强化幼儿的审美素养。秋季可以开展丰收节活动,组织幼儿参与果实的采摘,并进行统计分类,充分感受丰收的喜悦与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冬季开展冰雪类活动,通过雪地拔河等趣味性活动,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耐力,并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游戏规则,使其综合素养得以持续发展。

(三)“成长画像”——过程性评价创新

过程性评价是推进“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幼儿的发展状况,及时优化活动设计。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发挥“成长档案袋”的作用,对体能发展、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的表现进行记录,实现客观性评价,为后续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采用可视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的呈现,例如运用“彩虹成长画像”的方式,使用不同颜色标记幼儿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发展,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呈现给幼儿与家长,使其可以更加直观的自身优势与不足,也便于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通过观察记录、线上平台等方式,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活动,为教师提供幼儿家庭表现,便于实现户外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其成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基于与“五育并举”的协同,形成了户外体育活动革新的内在逻辑,为幼儿通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与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展现户外长远的价值,助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强化幼儿的体验感、参与感,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要实现户外体育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与发展,基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深度融合,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持续性发展开辟全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菁 . 共研·共践·共思:教师高效组织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J]. 文科爱好者 ,2025,(01):237-239.

[2] 本刊编辑部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上海托幼 ,2024,(12):4-5.

[3] 周燕 . 优化户外活动提高幼儿体能——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1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