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任飞 冯明军 薛雯洁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一、 绪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对经管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调价值塑造、知识融合与能力提升,注重回应现实复杂问题,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应用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管类专业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有效培育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关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更是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 新文科内涵及其对经管类双创教育的新要求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对时代变革的主动回应,其核心在于推动传统文科的深度转型与创新发展。它并非简单否定过往,而是在坚守人文精神内核的基础上,通过三重变革重塑人才培养逻辑:学科交叉融合旨在打破经济学、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人文艺术、环境科学、法学、心理学等)的壁垒,构建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知识图谱;价值引领塑造则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问题导向实践要求教育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真实需求,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知识向应用的有效转化。
三、 应用型民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与挑战
在新文科建设浪潮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应用型民办高校虽已意识到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相关课程、搭建实践平台、组织竞赛活动,取得了一定基础性进展,但深入审视其培育体系与实践效果,仍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现实困境,与新文科理念及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课程体系滞后与融合困境构成基础性制约。 当前课程设置仍显僵化,未能有效响应新文科倡导的交叉融合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多以传统理论框架为主,鲜少系统融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环境社会伦理等新兴或关联领域的知识模块,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创业基础》)往往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沦为“锦上添花”的附加项,未能将创新思维、创业方法与工具深度嵌入专业能力培养链条。尤为关键的是,价值引领的融入普遍薄弱。商业伦理、社会责任、中华优秀商业文化等本应成为双创教育灵魂的内容,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中或被边缘化,或流于表面说教,未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核和行为准则,背离了新文科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实践平台薄弱与产教协同虚化阻碍能力转化。 实践环节是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关键,但现状不容乐观。校内实践平台(如创业园、孵化器)普遍存在功能单一、资源匮乏的问题,往往停留于提供基础场地和简单培训,缺乏专业化、全链条的孵化服务体系(如深度项目诊断、投融资对接、法律财税支持),难以支撑高质量项目的孵化和成长。这使得学生接触的实践项目多局限于模拟、竞赛层面,缺乏在真实市场环境、真实商业压力下解决复杂问题、承担经营风险的关键历练,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师资力量瓶颈成为深层次掣肘。 教师是育人核心,但现有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新文科背景下双创教育的高要求。“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是首要难题,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业界实战经验(特别是成功的创新创业经历或创新管理经验)的教师凤毛麟角。教师学科背景高度同质化,以传统经管专业为主,普遍缺乏信息技术、数据科学、设计思维、人文社科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视野,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跨界融合创新。
四、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直面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与当前培育体系的困境,应用型民办高校亟需构建一套深度融合、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新范式,其核心路径在于系统推进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与评价机制的四维革新,形成支撑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的生态化体系。
构建“价值 - 知识 - 能力”深度耦合的课程体系是根基所在。 必须打破传统学科藩篱与课程孤岛,重构课程内容与结构。关键在于将新文科理念全面融入:一方面,大力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如“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商业伦理与社会创业”、“数据分析驱动决策”、“绿色金融与可持续管理”、“设计思维与产品服务创新”等,将前沿科技、人文社科、环境伦理等知识模块有机嵌入经管专业主干;另一方面,深化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血脉联系,在《市场营销》中强化用户行为分析(融合心理学/ 社会学)与数字营销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嵌入大数据风控模型与区块链应用场景,在《战略管理》中突出科技趋势研判与 ESG 战略整合,并鼓励专业教师与双创导师协作开发真实案例与项目。价值引领需贯穿始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伦理维度,将诚信经营、契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以及中华优秀商业文化精髓,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项目实践等方式自然浸润,开设“科技伦理与负责任创新”等专题研讨,筑牢创新创业的价值基石。
打造“虚实结合、产教真融”的实践平台是能力转化的核心引擎。实践环节必须从模拟走向真实,从浅层走向纵深。校内平台需智慧化升级与功能拓展,建设集成“创意工坊- 原型开发- 模拟运营- 市场验证”全链条的智慧创新创业中心,引入 VR/AR 等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金融交易、供应链危机等场景,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沉浸式训练,同时配套提供法律、财税、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专业化孵化服务。产教融合必须破解“校热企冷”,走向“真融深合”。
五、 结论与展望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浪潮下,应用型民办高校经管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素质应用型经管人才的核心标识,其培育过程必须深度融入新文科所倡导的学科交叉、价值引领、问题导向的核心要义。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在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体系滞后、实践平台薄弱、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单一等现实困境,提出了系统化的培育路径:构建融合价值塑造、跨学科知识与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打造整合虚拟仿真技术、深度校企协同与真实社会场景的实践平台;建设兼具专业深度、跨界视野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关注多维能力、动态过程与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顺成 , 刘帅霞 , 张珺 , 等 . 新文科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J]. 江苏科技信息 , 2023, 40(14):60-65.
2. 廖冰 万玉飞. 涉农经管类专业政产学研" 四位一体" 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10):111-114.
第一作者:任飞,男,汉族,1990 年08 月,河南省荥阳市,本科讲师,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作者:冯明军,男,汉族,1983 年10 月,河南省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薛雯洁,女,汉族,2004 年2 月25 日,河南省开封市,本科学生,财务管理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启航规划站”建设的 必要性分析
课题编号:39030225011
课题来源:本文系学生工作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