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数字赋能: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建构路径
严袅文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引言
“音”数字赋能下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的建构意义重大。它能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借助数字技术营造逼真音乐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增强学习体验感。还能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一、沉浸式体验对音乐情感认知与创造力激发的价值
在沉浸式音乐课堂中,学生仿若置身于音乐所描绘的奇幻世界,能真切地感受每一个音符传递的情感,或激昂澎湃,或温柔婉转,从而深度理解音乐的内涵,实现情感认知的升华。这种深度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全身心融入音乐情境,他们的思维不再受传统框架束缚,会主动探索音乐中隐藏的无限可能。他们可以尝试用独特的方式诠释音乐,通过改编节奏、创作旋律等,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
二、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互动式音乐学习场景
在构建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时,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互动式音乐学习场景至关重要。以《森林狂想曲》教学为例,教师借助智慧课堂设备,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森林情境。
课程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森林中鸟鸣、溪流、风声等自然音效,同时展示森林的动态画面,瞬间将学生带入充满生机的森林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森林狂想曲》,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森林中的景象。
随后进入互动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模仿一种森林中的声音,如鸟叫、蛙鸣等,并使用智能乐器或音乐软件录制下来。之后,各小组将录制的声音进行组合、编排,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森林小狂想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和建议。教师则通过智慧课堂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反馈和总结。这种互动式音乐学习场景,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使“沉浸式”智慧课堂真正发挥其优势,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构建智能音乐教学平台
在构建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过程中,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构建智能音乐教学平台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以教授《小步舞曲》为例,学校引入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音乐教学平台。
课前,教师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据此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当讲解《小步舞曲》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利用平台的交互式乐谱展示功能,将乐谱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亲自点击音符,感受不同节奏型带来的变化,平台还会即时给出节奏是否准确的反馈,让学生在互动中快速掌握节奏要点。
在欣赏乐曲时,平台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为学生营造出宫廷舞会的场景,学生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华丽的大厅,看着舞者们随着《小步舞曲》翩翩起舞,身临其境地感受乐曲所营造的优雅氛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后,学生登录平台完成作业,平台能自动批改并生成学习报告,教师根据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整合优质资源,优化沉浸式教学内容设计
在打造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时,整合优质资源以优化沉浸式教学内容设计是关键一环。以教学《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作品为例,教师开启了资源整合与内容优化的探索之旅。
教师首先从权威的音乐数据库中收集了多个不同版本的《黄河大合唱》音频和视频资料,包括专业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合唱团的精彩演绎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了大量与黄河相关的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以及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背景故事等文字资料。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将这些资源巧妙融合。课堂上,先播放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配上雄浑的《黄河船夫曲》片段,瞬间将学生带入那波澜壮阔的场景中。接着,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讲述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在欣赏合唱部分时,播放不同合唱团的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此外,教师还利用音乐制作软件,截取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和旋律创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整合多元优质资源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强烈情感氛围中,有效提升了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为助力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有效落地,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成为重要着力点。学校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针对性培训。
培训中,先聚焦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讲师详细演示了如何运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像在教授民族音乐时,借助VR呈现民族聚居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体验感。教师们亲自上手操作,熟悉设备调试与内容展示流程。
接着,针对音乐教学软件,讲解如何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库,快速获取优质音乐素材,还能借助软件的智能评测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节奏、音准的掌握情况。教师们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将所学工具和软件融入课程设计,互相交流点评。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数字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能更自信地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结论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沉浸式”智慧课堂建构意义非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互动场景、深化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内容设计、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等策略,如《森林狂想曲》等教学案例所示,能让学生深度体验音乐,激发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活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艳. 信息技术赋能音乐智慧课堂建设的路径初探[J]. 华夏教师 , 2024, (20): 123-125.
[2] 寇文馨. 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教学思路构建[J]. 音乐教育与创作 , 2023, (04): 2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