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声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作者

李宝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 012000

引言: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出发,将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通过声乐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地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中职声乐教学质量。

一、中职声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力是指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进行表现和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能够使音乐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中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学习声乐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乐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院校在教学中要重视声乐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通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在声乐学习上的能力的水平。

二、提升音乐表现力的教学策略

(一)夯实技术基础,解放表现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首先就要夯实基础,通过科学的发声技术训练,构建正确的呼吸支持体系,可以利用腹式呼吸与胸腹联合呼吸的专项练习,也可以结合音阶练习呼吸控制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共鸣腔体,针对头腔、胸腔共鸣进行分离与协调练习,还要注意加强元音统一性的训练,做到精准把控音准与节奏,训练时可以采取柯达伊教学法加强自身的音高感知。且对于节奏律动也要进行专项练习,分解复合节奏,让身体律动可以和节奏内在相互融合。其次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咬字吐字的规范化训练,这样才能确保发音清晰,要做到精准发音,声母、韵母区分开来,语感应该和乐感相互协调统一,语言训练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语种的歌曲,其语言特点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训练时也应针对这一点展开专项练习。夯实技术基础,才可以提高表现力的流畅性,熟练地进行技术练习曲目艺术化处理。练习音阶时可以加入渐强渐弱等表情记号,做出标记,也可以在即兴演唱中逐步培养自身的音乐创造力。最后教师要通过分解-整合的训练模式,让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帮助学生把握好练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

(二)深化作品理解与情感表达

为了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还必须深化对作品理解和情感表达。首先要了解作品背景,展开深度解析,利用“三维分析法”,第一要了解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环境;第二要理解文化内涵,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第三要掌握时代特征,学习作品曲式结构,探索和声特点。还需要对歌词文本进行戏剧化处理,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可以先朗读文本,感受语言韵律,关联情境,想象视觉画面,在情感映射下,加强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将自己与角色转换,子啊不同演绎视角下达到情感共鸣。而且需要注意不同体裁下,意象解析也不相同,需要展开针对性地分析。其次还需要构建音乐表现的层次性,为学生制定“情感发展曲线图”,让学生自己标注出作品情感的转折点,加强学生对于力度维度的精细控制,注重音色变化。最后还要进行风格专项训练,构建“风格特征数据库”,收纳民族声乐、美声作品、流行音乐,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可以在“聆听音乐站”中进行对比,不同作品或是同一作品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分析跨文化演绎风格,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在还原基础下,遵循乐谱,合理进行变奏,融入创新点,做出个性演绎,重新诠释内涵。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可以为学生构建情境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场景,来模拟表演,比如音乐会情境,让学生模拟专业化的演出环境,重新布置,将教室作为舞台中心,简易配置灯光、音响。还可以在录音棚中了解专业的录制流程,掌握各设备的功能与运用,也可以把校内学习延伸到实际演出场所中,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中。其次要注意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智能声乐训练系统下,可以对学生的音准展开实时监测,做出可视化反馈,AI 情感分析技术能够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放松心态,以良好的状态完成表演。最后教师还可以融合跨学科教学,让音乐和戏剧融合,加强学生的台词训练,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设计肢体动作,展现舞台魅力; 音乐和美术融合,在绘画中表达出音乐意境,把色彩和音色结合在一起展开关联训练。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判断属于哪种类型,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舞台实践与心理建设

在舞台实践和心理建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渐进式舞台实践体系,分阶段展开实践,比如在课堂微舞台中,可以让学生展示3 ~ 5 分钟的片段,然后小组进行协作展演,演出后自评和互评,逐步到组织校级公演,呈现出完整的作品,在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演出场景下加深表现力的感悟。在实践演出中可以进行独唱和重唱交替训练,设计即兴表演环节,让学生可以享受舞台魅力,发挥自己的闪光点。演出之前还需要做好心理调控,把压力转化,通过正念呼吸放松法,放松心态,做好积极的心理暗示,制定临场应对方案,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可以根据应急预案处理,集中注意力,做好充分准备,克服舞台恐惧,树立表演自信心。

总结:音乐表现力是人们在音乐创作上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在中职声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桂. 高师声乐演唱教学中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 艺术评鉴 , 2023(23):141- 146.

[2] 蒋金洋 , 张玉春 . 新时期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融合研究 [J]. 艺术科技 , 2022, 35(21):204- 206.

[3] 许玉红 . 浅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表现力 [J]. 新课程 ,2023,(08):160- 162.

[4] 刘彩红 .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音乐表现力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