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训练方式的应用研究
王湘录
永兴县第二中学
一、引言
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层训练方式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高中学生在身体发育、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对体育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另一些学生则身体素质相对较弱,运动技能较差,对体育课程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动力。
2.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 “一刀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身体素质较差、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则 “跟不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技能测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和个体差异。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训练方式的理论基础
1. 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训练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而产生挫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八种智能,且这些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发展水平和组合方式各不相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训练方式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其他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训练方式的实施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分层训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分层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实际表现,结合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分层,并鼓励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 动态性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分层应具有动态性。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及时调整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处于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中,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确保分层训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 激励性原则
分层训练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五、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训练方式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运动技能水平评估、体育兴趣爱好调查以及课堂表现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为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对体育有较高兴趣且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B 层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一般,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的学生;C 层为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技能薄弱、对体育学习缺乏自信和兴趣的学生。分层结果应向学生公布,并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和依据,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层次和努力的方向,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A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应具有较高的挑战性,侧重于提高运动技能的专业性和竞技性,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为学校争光;B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注重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体育基本技能;C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以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和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A 层学生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一些高难度的体育技能训练、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讲解以及竞技体育项目的规则和裁判法等,同时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拓展训练的机会,还可以安排一些跨栏跑、接力跑等项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C 层学生的教学内容则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趣味性强,如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健身操、基础体能训练等项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信心。
六、结论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训练方式的应用是一种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分层训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训练方式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三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