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理念下情境教学与多要素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创新实践

作者

谭曼娜

河池市宜州区第二小学 546300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亟需创新与变革。本文聚焦于情境教学与大单元、任务群、跨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学实践,通过实验班与传统班级的对比研究,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课堂思维活跃度、情境任务完成率以及综合素养发展均衡性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该教学模式为学校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情境教学 大单元任务群 跨学科 综合素养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以及跨学科学习等教学理念。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情境教学与大单元、任务群、跨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有望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和综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相关理论概述

1.新课标理念核心要点。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倡导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以主题为引领,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任务群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跨学科学习则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内涵与价值。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3.情境教学与多要素融合的意义。

将情境教学与大单元、任务群、跨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教学与多要素融合的教学实践

1.大单元教学与情境创设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传统文化体验馆”的情境。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传统文化的宣传视频,将学生带入到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单元内的不同课文,如古诗词、传统节日介绍等,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比赛、传统节日手工艺品制作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习任务群与情境任务的结合。

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设计情境任务是融合教学的关键。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教师设计了“校园新闻小记者”的情境任务。学生需要分组完成校园新闻的采访、写作和播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采访的主题和对象;在采访过程中,要运用口语交际能力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采访结束后,要运用写作知识撰写新闻稿,并进行排版设计;最后,在班级内进行新闻播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情境任务,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学习与情境教学的整合。

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创设跨学科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教师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自然景观画,并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画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字表达,同时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实现了语文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

四、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1.课堂思维活跃度提升。

通过对实验班和传统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课堂思维活跃度明显高于传统班级。在情境教学与多要素融合的课堂上,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提出更多有创意的问题和想法。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课堂思维活跃度提升63%。这表明,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情境任务完成率提高。

在情境任务完成情况方面,实验班学生也表现出色。由于情境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任务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实验班学生的情境任务完成率达到了92%,而传统班级的任务完成率相对较低。这说明,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养发展均衡性增强。

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均衡性的角度来看,实验班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均衡的发展。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整合和提升。例如,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中,实验班学生的作品不仅在语文表达方面表现出色。与传统班级相比,实验班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均衡性提升了41%。这表明,情境教学与多要素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创新的价值与推广

1.为学校教学创新提供可复制方案。

本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学校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这种融合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本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

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跨学科学习和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

3.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教学实践对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构建更加开放、综合的语文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六、结论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了情境教学与大单元、任务群、跨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这种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