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后题探寻思维过程提升思维能力
陶红娟 慕竞薛军体
河南省武陟县育才学校河南焦作454950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课后题则是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后题是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重难点和向课外延伸的基点,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后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渗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后习题的分类和用途。
(一)朗读题,指导朗读方法。朗读题是小学语文课后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题为:“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多读几遍。”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从课后习题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对于朗读的要求不再是笼统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是更加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学会朗读的方法。
(二)问答题,问答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课后题都是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这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穷人》这篇小说时,许多学生可能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缺少关注。课后第 2 题就是要求学生“找出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学生可以以这个问题为抓手,从而对两人善良的品质有更深的了解。
(三)实践题,联系生活实际。这种课后实践题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生活情境的设计,比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课后第三题就是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四)小练笔,优化教学过程。小练笔是将课文学习与写作表达有机融合的一种微型写作表达训练。比如《落花生》课后第 3 题:小练笔——花生会让我们想起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竹子梅花蜜蜂路灯),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二、借助课后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示了思辨与智慧,意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与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这一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从“抓住关键语句走进思维——借助对阵图,让思维看得见——探寻思维过程,品味办法之妙”这样的教学层次性显而易见。
(一)在《自相矛盾》这节课中,我们抓住“其人弗能应也”,走进思维过程。
1.首先借助任务单,推测楚人和围观者
2.推测楚人“弗能应也”的思维过程
当被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楚人的反应是怎样的?他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手中的盾,心里想什么?
这样借助课后第3 题“‘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推测楚人的思维过程:如果盾被矛刺穿,则说明世界上没有“物莫能陷之盾”;如果盾没有被矛刺穿,则说明世界上没有“于物无不陷之矛”。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楚人夸耀盾和矛是自相矛盾、言过其实,从而让学生与楚人碰撞出思维
的火花,理解本课的寓意。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了解了这个楚国人的思维过程,讲故事,体会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二)在《田忌赛马》这节课中,我们借助课后题的对阵图,让思维过程看得见。
1.默读课文,找到开始是怎么赛马的,后来又是怎么赢的。让学生结合课后题画出对阵图,同桌交流汇报对阵方式,然后在黑板上展示,说清楚是怎么比的,结果怎么样。
2.自己练习用简要的话说说赛马的过程。
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以后,要求把赛马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条理的、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学生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说得有条理,这是借助课后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推演,为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其实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
3.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让学生关注田忌,勾画田忌的反应的描写
4.从而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堂上让学生把孙膑思维的整个过程一一的还原出来。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这些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剖析故事中人物遇到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三)在《跳水》这节课中,借助课后题走进船长思维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跳水的办法好在哪里?
让学生明白,这个办法的实施还有很多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这个办法就不能实施。这样学生的思维更严密了。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创设情境,练思维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地震、火灾等,根据思维过程:简要写写当时的情况,分析出最有利的条件,判断出最好的方法,最后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让学生在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同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遇到问题——分析情况——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将这种思维习惯带进学习生活。课堂上就这样借助课后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关注思维过程和思维逻辑性。如何训练思维也将成为小学语文要素当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这单元教学中,试图借助课后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从探寻思维过程,提升思维能力这个角度梳理了整个单元的教材,带领学生经历从内容到写法,从表面到内核,从浅层理解到深刻感悟的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后题是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显性体现。我们组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正确解读课后题,充分利用好课后题,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真正发挥课后题的重要价值,更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崧舟. 语文思维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