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探索

作者

孔令奎

赤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生物课程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还涉及生命科学的诸多领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优势。通过挖掘生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科学精神与态度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探索与创新,许多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展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孟德尔通过长达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 - 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他的研究过程严谨细致,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又如,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了遗传学理论。他在研究中不盲目跟从传统观点,敢于质疑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二)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到许多关于生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理论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体现了生命的统一性。生物进化理论则阐述了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独特,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社会责任

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许多生物学问题都涉及到社会责任。例如,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生物技术伦理等问题。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介绍生物技术时,如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生物教学中,介绍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三、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认为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生物知识,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不够灵活多样,往往只是简单地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思政内容,缺乏与生物知识的深度融合。此外,评价体系不完善,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难以衡量学生在思政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四、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一)教师层面

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是关键。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思政培训、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方法。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和提高,关注时事热点,将其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加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思政元素的融入,将思政教育目标与生物知识教学目标有机结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层面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生物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可以介绍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补充相关的思政案例:除了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思政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生物技术的应用时,可以介绍一些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层面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例如,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五、结论

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挖掘生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有效的融入路径,能够将思政教育与生物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Z]. 2014.

[2] 胡献红.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 学周刊,2020(04):131-132.

[3] 付尊英 .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 [J]. 中学生物教学 , 2019(20):14-15.

[4] 吴成军 .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 [J]. 中国考试 , 2016(10):25-31.

[5] 王健, 胡玉华. 理解生命观念 落实核心素养——对生命观念及其教学的思考 [J]. 生物学通报 , 2017,52(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