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张真珍
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论文围绕信息化技术于燃气企业应急管理的应用展开深度剖析。先梳理应急管理常规流程,点明人工巡检预警滞后、应急决策缺数据、后期处置不科学等短板;凸显信息化引入的迫切性,其能提升监测精度、优化决策、强化资源调配。进而详述大数据、物联网、GIS、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实操应用,借案例量化成效;正视现存技术兼容难、数据安全存忧、人员素养不足问题,给出标准制定、安全加固、培训完善策略。旨在为燃气应急管理数字化升级提供指引。
关键词;燃气企业;应用;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在城镇燃气广泛普及、管网纵横交错的当下,燃气已然成为维系民众生活与工业运转的关键能源。然而,燃气易燃易爆特质决定其事故极具破坏力,稍一不慎,泄漏、爆炸事故便会冲击公众安全,损毁基础设施,造成惨重损失。近年频发的燃气安全事故敲响警钟,传统应急管理模式在事故快速响应、精准处置上尽显疲态。
一、燃气企业应急管理现状及信息化需求剖析
1.1 燃气企业应急管理常规流程
燃气企业应急管理常规流程涵盖风险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决策以及事故后期处置与恢复多个关键环节。在风险监测与预警层面,传统手段多依赖人工巡检,工作人员按既定周期沿线排查燃气管网、设备。但人工巡检频次受限,难以实现实时、全方位监控,致使细微隐患易被遗漏;即便安装部分传感器,也因分布稀疏、精度有限,常出现误报、漏报情况,预警时效性大打折扣。应急响应与决策时,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对讲机沟通,指令传达易受阻、失真,各级人员难以及时精准掌握现场态势;应急方案拟定多凭借负责人过往经验,缺乏详实数据支撑,资源调配盲目,常造成抢修设备、物资与人力冗余或短缺并存,延误抢险黄金时间。
1.2 信息化技术引入的必要性
伴随燃气行业飞速发展与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信息化技术引入迫在眉睫。于提升监测精度与及时性而言,信息化监测设备可高密度、不间断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气体浓度数据,对比人工监测,精度呈指数级提升。借助实时数据传输,异常情况瞬间反馈至监控中心,大幅缩减隐患潜伏周期。从优化应急决策科学性出发,大数据技术深挖海量历史数据,精准剖析事故成因、规律,模拟软件更可提前预演不同场景应急方案成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决策失误率,精准止损。
二、信息化技术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1 大数据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事故风险预测与评估方面,燃气企业通过收集海量历史事故数据,涵盖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管网运行数据如压力波动、流量变化,还有气象数据等多维度信息,运用数据挖掘算法从中探寻隐藏规律。基于这些规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精准量化各区域、各时段的事故风险等级。例如,分析发现暴雨后低洼地段燃气管网压力异常波动时事故风险激增,企业便能提前重点盯防、采取预防措施。
应急资源需求分析也是大数据的 “拿手好戏”。统计过往历次抢修中物资消耗种类、数量,人员投入工时、专长等信息,结合实时发生的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预估本次抢险所需物资与人力。
2.2 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让燃气设备与管网开口说话。智能燃气表实时监测用户端用气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用气,如瞬间流量剧增、长时间微小泄漏导致用量异常,立即向监控平台发送警报;遍布管网的压力、温度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24小时不间断监控管网工况,精准捕捉压力骤降、温度异常升高等危险信号,自动触发报警机制,让运维人员第一时间知晓管网隐患。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远程监控更是革新运维模式。技术人员坐在监控室内,便能远程操控调压设备精准调压,开关关键阀门;设备突发故障时,系统实时诊断,精准定位故障点,轻微故障可远程修复,复杂故障也能依据远程诊断结果指导现场维修人员迅速排除,大幅缩短设备停机、管网停运时间,降低事故扩大风险。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
GIS 技术为燃气应急管理带来直观精准的地理空间视角。绘制高精度燃气管网地理信息图,分层清晰展示管径粗细、材质特性、埋深数据等关键信息,犹如为管网做 “透视体检”,事故发生瞬间,能直观定位事发点,迅速掌握周边管网布局,为抢修规划提供一手资料。在应急救援路径规划上,GIS 结合实时交通路况信息,为抢修车辆、人员规划最优行进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施工区域及其他危险地带,确保抢修力量以最快速度抵达现场;还能辅助分析周边可调用资源分布,如消防栓位置、物资储备仓库距离,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2.4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
应急管理APP依托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功能丰富实用。实时推送事故通知、预警信息,一线人员第一时间接收指令;现场人员发现异常可迅速通过APP上报,附带照片、视频精准描述情况;还能实现任务在线分配,责任到人。抢修过程中支持现场视频实时上传,后方指挥中心同步掌握情况,语音通信确保沟通顺畅。移动办公更是让抢修效率大幅提升。抢修人员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管网图纸、设备资料,无需返回单位查阅;在线填报抢修记录,实时反馈工作进展,让指挥中心精准调度后续资源,整个应急处置流程紧凑高效。
三、信息化技术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
3.1 现存问题审视
技术兼容性与集成难度大是当前棘手难题。燃气企业采购设备、软件常源于不同厂商,各厂家技术路线、接口标准迥异,致使系统整合时故障频发。不同品牌传感器采集数据难以无缝对接至统一平台,数据丢失、冲突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信息流畅通,影响整体应急协同效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令人担忧。燃气数据涉及管网布局、用户用气等敏感信息,关乎民生与国家安全。当下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企业网络防护体系一旦有漏洞,极易遭受黑客入侵,引发数据泄露。内部管理上,数据访问权限设置粗放,员工越权查看、篡改数据隐患尚存,现有加密技术、授权机制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数据安全防线脆弱。人员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也制约技术落地。部分老员工习惯传统工作模式,对信息化设备、系统心存抵触,不愿主动学习新操作。新入职员工虽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实操经验匮乏,面对复杂故障难以精准应对。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实战演练,员工难以熟练掌握信息化应急技能,致使先进技术难以发挥最大效能。
3.2 优化策略探讨
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势在必行。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应牵头制定燃气企业信息化技术通用接口标准,引导设备、软件厂商适配标准研发产品;明确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细则,保障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稳定、高效传输,促进多元技术深度融合,降低集成难度与成本,提升应急管理系统兼容性、稳定性。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不可或缺。企业应重金投入网络安全建设,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对数据全流程加密,部署防火墙阻挡外部非法入侵;细分数据访问权限,依岗位需求精准授权,定期审计数据使用情况;制定完备数据备份计划,定期演练数据恢复流程,确保遭遇攻击、硬件故障时数据不丢、业务不断。
结语
站在燃气行业安全发展前沿,本研究深度剖析应急管理全程。从梳理常规流程、剖析信息化刚需,到展示大数据、物联网等多元技术应用实效,再直面兼容难、安全忧、素养缺等症结给出解法。望为燃气企业呈上实操指南,助力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未来,盼行业凝聚合力、攻克难题,让信息化赋能燃气应急迈向新高度,稳固民生用气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李鹏,赵闻文,杨斌,等.信息化技术在燃气企业应急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城市燃气,2024,(11):16-20.
[2]张晨.基于信息化技术进行城镇燃气安全管理的研究[C]//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2022年第五届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山东济华燃气有限公司;,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