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赋能幼儿阅读的实践研究
古春萍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城南幼儿园
一、引言
在学前教育阶段,3-6 岁幼儿认知能力处于发展关键期,其阅读活动多依赖于纸质绘本,缺少老师或家长的有效引导时,孩子们往往难以理解深层意义,导致阅读资源利用不足。多媒体技术作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支撑工具,其提供的多渠道阅读材料可以改变单一阅读方式。
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获取文字信息,在“听”“看”“记”的过程中增强阅读成就感,其形式契合幼儿特点,具有“对话”能力。是幼儿阅读的好伙伴,能帮助幼儿更高效、深入地阅读,降低理解难度并增添趣味。纸质绘本图文虽博大精深也有局限,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技术如何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设计与形象化表达,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提供范式。
二、多媒体技术增添阅读乐趣
现代技术将纸质图书与多媒体资源完美融合,创造出突破传统教育局限的“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幼儿阅读教育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学习依赖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如果说纸质图文是静态的话,那么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纸质图文变成动态的。多媒体图文并不是简单的图片,而是根据阅读目标经过精心设计,融合图片、视频、动画,并运用阴影、遮挡等效果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猜测和交流。例如,设计遮挡效果,当幼儿回答对时图像立即呈现;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可选择图片,使静态内容活动起来,这类可操作图片能显著提升幼儿操作兴趣与参与度,有效增加阅读乐趣。
例如,在小班绘本《会飞的泡泡》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互动游戏化动画图文。“猜猜这是谁?”幼儿猜对点击后,卡通角色“卡卡”就会自动出现,“它在干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吹泡泡”的动作,继而呈现包围卡卡的“一长串泡泡”。生动形象的视觉,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在泡泡被球击中的关键情节,运用动画效果展现泡泡“破裂”的过程,引发幼儿惊吓与担忧情绪。教师适时引导幼儿猜测“小狗卡卡会怎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同情心。这种多媒体动画绘本一下子就成为了幼儿的宠儿。
后续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时,互动多媒体课件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幼儿对着图片有话可说,也能按情节顺序将故事串联起来,他们对生动、互动的课件非常感兴趣,这对激发早期阅读热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互动多媒体课件能使静态图片变得生动,其优越性在于不仅为传统书籍增添趣味,更使故事书和绘本阅读更加独特、引人入胜。
三、多媒体技术突出阅读亮点
多媒体技术可根据阅读目标精准设计,通过鲜艳色彩、动态放大和生动表现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幼儿直观参与阅读。其营造的自然、宽松、和谐氛围,有效突破了阅读重难点。
(一)动态呈现降低理解难度
多媒体融合图片、文字和声音的形式契合幼儿兴趣,在阅读活动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多媒体融入儿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
中班《树叶小耳朵》:动画直观呈现树叶发芽、生长的自然规律,深深吸引并打动幼儿。
小班《水果宝宝去旅行》:画面生动具体、动画色彩绚丽,清晰展现水果宝宝“旅行”全过程。图文动画交替呈现,不仅降低阅读难度、辅助理解,更能使内容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二)多模态促进经验迁移
素材多媒体动画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尤其适用于情节和语言重复的阅读材料,可引导幼儿进行创编。以《水果宝宝去旅行》创编环节为例,运用动画图片呈现内容,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及经验迁移。在此基础上,提供主题相关的图片供幼儿自由选择与创编,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挖掘创造潜能。
四、多媒体技术优化阅读体验
(一)促进互动参与,助力全面发展
在幼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情绪感染力固然关键。但缺乏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直观、信息凝练等特性,有效促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践表明,其不仅能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提升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更能引导幼儿全身心参与学习,助力全面发展。
(二)关键策略与案例分析
需强调的是,教师不可忽略自身语言引导而一味依赖多媒体,两者之间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巨大吸引力。
案例一:《春雨的色彩》
在课的一开始,教师配上了契合意境的音乐,幼儿在优美乐曲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散文诗之美。运用多媒体营造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必然。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不同鸟类之间的对话(它们对春雨的看法),从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句子较长,内容较复杂,幼儿学习存在困难。为此,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展示动态飞行及“会说话”的鸟类 ( 如披着黄色羽衣、顶着红冠的小黄莺,羽毛洁白的小鸽,乌黑发亮的小燕子等 )。孩子们立刻被屋檐下热烈讨论的场景吸引,通过生动场景学说小鸟对话,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积极举手发言,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
案例二:《小猪变形记》
这是一本富有童趣、贴近生活,又蕴含哲理。故事讲述一只总觉不快乐的小猪,先后装扮成长颈鹿、斑马、鹦鹉却都以闹剧结束,当小猪因失败沮丧时,受另一头猪启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故事特点是动物对话。教学中,教师并非仅依赖多媒体,而是灵活运用多种语气的旁白来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幼儿领会绘本深意,发掘故事内涵。这提示我们,媒体技术需“灵活、巧妙”运用,与教师的语言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应用原则与实施策略
随着科技发展,幼儿难以抵挡声、色、动画的吸引力,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形式对激发阅读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需充分重视幼儿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时精心设计,合理选用多媒体技术,并有机融合教师体态语言等教学方式,以实现最佳阅读教学效果。正如朱熹所言:“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六、结论
多媒体因其融合声音、色彩、动画的图像,已成为幼儿阅读的有效“辅助工具”和贴心“伙伴”。它将黑白文字赋予绚丽色彩,使形象更饱满、生动、有趣,拉近小朋友与阅读材料的距离,点亮了幼儿精彩的阅读生活,助力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探讨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的多媒体交互设计《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