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魏春子
哈尔滨市启迪学校150040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智力落后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创新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原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氛围
在特殊教育领域,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智力落后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往往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图形、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窗户、门、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和特征。教师可以问学生:“窗户是什么形状的?门在打开和关闭时是怎样移动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更为生动的生活情境。比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电梯上下移动等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特殊教育中,融合社会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智力落后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往往难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社会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数与代数”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购物环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通过购买商品、计算价格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购物场景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社会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在乘坐公交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车牌号码、计算乘车费用等,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如树木、花朵等,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分类等数学活动,增强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
2. 分组置办数学手抄报
在特殊教育中,分组置办数学手抄报这一教学方法,不仅独特而且效果显著。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让他们轮流承担起置办手抄报的任务,这一举措旨在多重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分组合作的模式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沟通、分工合作,共同为呈现一份精彩的手抄报而努力。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更加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贡献。其次,手抄报内容的策划和搜集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理解。手抄报可以围绕各种数学主题展开,如数学题目、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和整理都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在编写数学题目时,需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应用,这一过程无疑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通过分享数学趣闻和数学家的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坚韧精神。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和人生哲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与协调
在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同时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邀请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他们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还能在表达过程中增强自信心。除了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同伴间交流数学思考,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或任务。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并接纳不同的思考方式。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协调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策略,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协调不同的思维。例如,当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出现分歧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辩论、实验等方式来验证各自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提出了生活化数学教学思想的应用、数学思维与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数学思维的表达与协调以及衣着打扮中传授数学知识等具体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特殊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成果,不断探索和完善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更多的特殊需求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艳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J]. 亚太教育 , 2023, (12): 13-15.
[2] 何文辉 . 新课标理念下的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38 (08): 70-72.
[3] 仇中辉. 以聋生为主体, 构建数学适性课堂[J]. 现代特殊教育,2019, (13):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