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雷文红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402560
社交礼仪指的是人际交往中个人展现出的基本道德修养,同时也泛指人的交际能力。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强以及价值观完善的重要阶段,根据党的二十大上有关教育的发言来看,高职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建设。因此,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更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校的安排积极开展社交礼仪课程或者引入相关元素,以此来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一、结合专业内容开展社交礼仪课程
社交礼仪的概念比较简单,但在实际操作或者说具体的环境下,它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同样,对于不同的专业,社交礼仪课程的侧重点也有一定差异。对此,教师要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特点制定明确且多维度的社交礼仪教学目标,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开展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等工作,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未来可能参加的岗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教师要制定详细的社交礼仪教学目标并结合社会环境以及学生的认知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参考服装设计从业人员,包括服装模特、展厅销售、服装商务会议接待、商务宴请等等,结合不同职业需要面临的工作内容选择社交礼仪教学内容,例如职业体态塑造、展厅接待礼仪、商务接待和宴请礼仪等等;最后,教师要对整个学期或者整个高职教育阶段的社交礼仪课程目标进行总结和优化,并从整体目标延伸出更加具体的教学方向,比如从基础课程目标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在工作和社交方面的意义,或者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不同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将其融合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交礼仪课程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文明、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我们的先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如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当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本来就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那么社交礼仪课程的开展不更应该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吗?
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教师可以尝试从历代服饰文化特点以及历史服饰发展演变的角度开展社交礼仪教学,借助《祭孔大典》《红楼梦》《中国传统服饰》等经典艺术作品中的一些片段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蕴含在服饰下的礼仪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交礼仪的艺术之美,并将其融合到以后的服装设计和人际交往当中,以此来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服装社交礼仪的内涵。
三、积极构建专业技术实践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专业技术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以及历练的机会,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的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学校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即服装设计专业)和校外相关企业建立密切、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实习或者学期学生自主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接触,或者让学生和校外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交流,以此来给学生创造更多应用社交礼仪的场景和环境;然后,学校还要着手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将专业课学习、技能创新以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下来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并由专业课教师或者心理辅导员进行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走向世界民族舞台的中央,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积极开展社交礼仪课程并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化元素,以此来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崇高精神追求的民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促使他们成为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爽 . 新时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23):86-89.
[2] 杨丽 .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J]. 西部皮革 ,2023,45(17):68-70.
[3] 张蒙 .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创新 [J]. 西部皮革 , 2023,45(1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