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的探讨

作者

李玉强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引言

药学服务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和治疗手段的日益多样化,用药相关风险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与学界对药学服务质量的高度关注。尤其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科学的药学服务干预机制,实现药物风险最小化和疗效最大化,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在梳理药学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聚焦用药安全的关键节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为药学服务模式优化提供思路与借鉴。

一、药学服务在提升用药安全中的作用机制

药学服务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日益重要,正从传统药品供应模式向以临床药学为核心的专业服务转变。药学人员除负责药品管理外,还积极参与用药指导、治疗监测及个体化用药管理,在多学科会诊、MTM 等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风险。该服务理念由“以药为本”向“以患者为本”转变,强调药物治疗全过程的系统干预,为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随着药物种类日益增多、治疗手段持续复杂化,合理用药已成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发挥桥梁作用,其参与药物治疗计划的制定、处方审核、不良反应监测及个体化剂量调整,是保证药物使用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尤其是在慢性病、多病共存或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学服务通过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有效规避了标准化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特殊药物管理如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精神药物等方面,药学服务提供用药评估、监测和教育,避免超剂量使用、药物依赖及毒副反应,进一步巩固了药物安全屏障。

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也为药学服务在提升用药安全中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EM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和用药决策支持系统(CDSS),药学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用药历史和检测数据,进行用药风险评估与干预。利用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功能,药师能够在短时间内识别出潜在用药错误和不合理用药行为,实现精准化、实时化药学干预。药学服务还通过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发放用药教育材料、开展宣教活动等方式,提高患者自身用药知识水平与风险意识,从而构建起多方协同的用药安全防线。

二、当前药学服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尽管药学服务在提升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挑战。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尚不完善,临床药师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甚至仍以传统药剂师为主,缺乏接受专业临床药学培训的药学人员,导致药学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药师在临床中参与度不高,职能边界模糊,使其难以真正参与到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中。药学服务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无疑削弱了其在用药安全保障中的整体效能。

医患对药学服务的认知与信任程度有待提高。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许多患者仍将药师视为“发药员”,而非治疗决策的重要参与者。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影响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接受度,进而制约了用药咨询、药物教育、用药行为监测等服务内容的有效开展。在临床团队内部,药师的专业话语权亦未得到充分保障,医师主导的治疗模式使药学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边缘地位。缺乏跨学科合作机制、沟通平台及制度保障,是当前药学服务难以高效嵌入临床治疗流程的重要阻力。

信息化建设滞后亦是制约药学服务提升的重要因素。尽管部分大型医院已建立了药品数据库、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和电子用药审核系统,但在众多中小型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中,这些系统尚未全面普及。部分医院药学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互通性差,药师无法及时掌握患者的完整病历和实验室数据,从而降低了干预质量。药学服务的绩效考核机制缺失,也使得药师在日常工作中难以获得应有的评价和激励,长期处于“低参与、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之中。整体而言,制度、认知和技术三方面的制约,构成了当前药学服务提升用药安全所需突破的关键壁垒。

三、优化药学服务以保障用药安全的实践路径

推动药学服务从传统模式向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体系入手,建立覆盖医学院校、实习培训、继续教育的药学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应加强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增设药动学、药代学、临床药理学等核心课程,提升药学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医院方面应设立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现有药师提供在岗深造机会,提升其用药指导和不良反应识别能力。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药学人员在不同科室中的职责分工,推动其在抗感染管理、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监护、抗肿瘤治疗评估等专业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专业化、学科化推动药学服务由辅助走向核心,是提升用药安全的基础工程。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是药学服务嵌入临床流程、提升用药安全效率的关键路径。应通过成立药物治疗管理团队(MTMTeam)、临床路径协作小组等形式,使药师能够与医生、护士、检验技师共同参与诊疗过程。药学人员应积极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处方会审等环节,推动合理用药干预制度化、常态化。应鼓励医疗机构设立用药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以药学为核心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模型,对高危药物使用人群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制度设计推动“用前评估、用中监测、用后反馈”闭环管理,提升药物治疗全过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构建起系统性用药安全防控网络。

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拓展药学服务在用药安全保障中的深度与广度。建议推动电子处方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药品说明、剂量提醒、用药禁忌和相互作用的智能识别与提示。应发展远程药学服务平台,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视频用药咨询、电子药历管理、在线不良反应上报等功能,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服务可及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赋能药学服务新模式,通过算法分析患者药物使用数据、实验室指标和病情进展,预测用药风险并提供个性化干预建议,为用药安全提供科学支持。只有不断拓展药学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精准的药物治疗目标。

结语

本文围绕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这一主题,系统分析了药学服务在提升用药安全中的作用机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行的优化路径。通过加强专业药师队伍建设、推动多学科协作以及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可有效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未来,需不断深化药学服务内涵,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融合与拓展,以实现科学、安全、精准的药物治疗目标,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彦民 , 罗欣怡 . 基于药学服务视角的用药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J].中国药房 ,2022,33(24):2851-2855.

[2] 邹晓彤, 宋浩然. 药学服务在提升患者合理用药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信息 ,2023,36(10):112-115.

[3] 蒋佩妍 , 许泽翔 . 医院药学服务对用药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1,39(2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