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中的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
李田
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简介:李田(1994年3月-),女,汉族,山东安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模式正在重塑传统教育生态,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然而,教育信息化并非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需要结合本土化需求,构建符合国情、校情和学情的教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技术赋能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教育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教学变革;数字技术
一、技术赋能的教育价值
1、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技术赋能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化平台,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备课、批改作业和管理课堂秩序上,而技术赋能使得这些环节得以优化。例如,智能备课系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动生成教案,减轻教师负担;在线作业平台能够实时批改并生成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技术赋能不仅解放了教师的生产力,更使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实现了教学效果的质的飞跃。
2、促进教育公平与普及
技术赋能在教育公平与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教育模式受限于地域、经济和文化差异,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而技术赋能通过互联网、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缩小了教育鸿沟。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技术赋能不仅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更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技术赋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信息化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知识资源,自主规划学习路径。例如,学习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智能问答系统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此外,技术赋能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通过技术赋能,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变革的教育价值
1、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变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变革通过引入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整合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例如,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此外,教学变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通过教学变革,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变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变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课程设计者”。这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具备课程开发、学习评价和个性化指导的能力。例如,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和实践,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教学变革也推动了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通过教研活动、培训交流和教学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水平,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3、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
教学变革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单一性和僵化性,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变革强调跨学科整合和现实问题的融入,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需求。在教学形式上,变革倡导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例如,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评价上,变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通过作品展示、项目报告和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教学变革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更使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包容和灵活,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的互动关系
1、技术赋能推动教学变革的机制
技术赋能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从多个维度推动教学变革。首先,技术赋能对教学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技术赋能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模式,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空间。例如,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其次,技术赋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度整合。数字化资源、智能化工具和跨学科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路径。最后,技术赋能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革新。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而技术赋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评估工具,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结合,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
2、教学变革反作用于技术赋能的机制
教学变革不仅受益于技术赋能,同时也对技术赋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学变革对技术需求起到了引导作用。随着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对技术的需求也从工具支持转向能力培养。例如,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普及,催生了更多支持协作学习和实践创新的技术工具。其次,教学变革优化了技术应用的方式和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和反思,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使技术应用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例如,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实践,逐渐掌握了如何有效利用在线资源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最后,教学变革驱动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教育领域的特殊需求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升级,例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从简单的知识问答发展到智能辅导和个性化学习,正是教学变革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
3、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的协同效应
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单方面的推动与反作用上,更体现在二者的协同效应中。首先,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形成了良性互动。技术为教学变革提供了工具和平台,而教学变革则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场景和需求,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生态的优化。例如,在线教育平台的普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又进一步提升了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和体验。其次,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实现了深度融合。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教育形态。例如,智慧课堂将智能设备、数据分析和互动教学有机结合,创造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最后,技术赋能与教学变革共同推动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与教学的协同创新,教育体系更加灵活多样,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推动了在线教育平台的持续发展,而在线教育的发展又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虚拟现实教育范式创新:现状、问题与展望[J]. 施威;黄佳庆;崔中良.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2)
[2] 技术与教学融合: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J]. 范蔚;杨霞.课程.教材.教法,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