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高岚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教研室719100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实例与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创新的能力提升策略。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实践应用与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信息意识淡薄是普遍现象。部分教师仍秉持传统教育观念,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往往将信息技术视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而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应用能力不足也是一大瓶颈。许多教师虽然对信息技术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难以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教学软件等方面,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后,培训模式单一且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现有的培训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导致教师在培训后仍然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进一步加剧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系统性培训
(1)基础知识奠基
针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我们将开展基础知识培训。考虑到数字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普及性,我们将重点培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故事创作软件。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方式,让教师掌握数字故事的制作精髓。培训内容将涵盖素材的精选、情节的巧妙构思以及音效的恰当搭配等,旨在提升教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内容制作与展示的能力,为后续的创新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应用能力拓展
在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将引入更多适合幼儿教育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简单的动画制作软件、互动电子书创作工具等,并通过“场景化研修”模式,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场景中运用这些工具。例如,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电子书创作工具,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绘本阅读活动,通过嵌入音频、动画等元素,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3)创新教学探索
为了激发教师的创新教学热情,我们将鼓励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模式,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我们从数字故事出发,引导教师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故事创作软件,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创作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字故事。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引进新技术,如AR(增强现实)技术,让教师了解并尝试将其融入教学中,为幼儿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二)建立技术支持团队
我们将组建由信息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为核心的“双专家+骨干教师”技术支持团队,形成“即时响应+长效赋能”的服务机制。信息技术专家将专注于解决教师在数字故事创作及教学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软件操作障碍、多媒体素材处理技巧等。教育专家则负责指导教师如何将数字故事有效融入日常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探索利用数字故事数据进行教学效果分析的方法。为加强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每月举办“技术沙龙”活动。活动以“世界咖啡屋”的研讨形式进行,围绕“数字故事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如何利用数字故事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数字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无限可能。
(三)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我们将构建“共建共享、持续更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特别聚焦于数字故事资源。设立“数字故事创作平台”,鼓励教师上传自己创作的数字故事,并标注适用年龄、教育领域等标签,方便其他教师检索和使用。同时,建立“资源贡献奖励机制”,教师上传优质数字故事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如专家指导机会、专业培训课程等。我们还将鼓励教师组建“数字故事开发小组”,如语言组开发“经典童话数字故事系列”,科学组制作“探索自然奥秘数字故事集”等。通过“众筹式”开发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支持。
(四)完善信息化评价体系
我们将构建以“教师能力发展+幼儿学习效果”为双轨的评价体系。在教师层面,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绩效考核,重点考察教师在数字故事创作和教学应用中的表现。在幼儿层面,通过建立“幼儿成长数字档案”,记录幼儿在数字故事活动中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等数据,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例分析
以某市幼儿园为例,该园通过系统性实施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实现了教师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双重突破。在策略落地初期,园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仅32%的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且技术应用多局限于PPT展示。经过一年实践,这一比例提升至89%,且涌现出多例创新教学案例。在语言领域教学中,教师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动态教学活动:通过触控操作实现“花瓣飘落”动画,配合季节音效营造沉浸式场景;利用“拖拽拼图”功能让幼儿重组故事片段,强化叙事逻辑理解。课后幼儿访谈显示,92%的幼儿认为“动画故事比书本更有趣”,课堂专注时长平均延长8分钟。
数学活动中,教师引入“智慧数学”教学软件,设计“超市购物”游戏化场景。幼儿通过拖拽虚拟商品、扫描“二维码”计算价格,在操作中掌握10以内加减法。系统后台数据显示,实验班幼儿在数学区角活动的主动探索频次较对照班提高65%,且在后续测评中,空间推理与分类能力得分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该园建立的“云资源平台”已积累自制课件427个、微课视频189节,形成“技术共享-教学优化-资源迭代”的良性循环。
四、可持续发展措施
为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长效性,需构建“机制保障-激励驱动-文化浸润-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长效培训机制方面,应建立“年度必修+季度选修”制度,例如每年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元宇宙场景设计”等前沿技术培训,每季度推出“微课制作进阶”“智慧课堂管理”等专题工作坊,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激励制度设计上,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先锋奖”,对开发优质数字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与职称评审加分;推行“技术导师制”,遴选骨干教师担任“技术导师”,享受专项津贴并优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结束语: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系统性培训、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和完善信息化评价机制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策略,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娜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22(16):3.
[2]许艳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发展与探究[J].华夏教师, 2022(2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