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实例实现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刘永安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131500
摘 要:在教育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的当下,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成为重要课题。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物理的魅力与价值。同时,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借助生活实例实现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实践;德育融合;实践
一、剖析能源应用实例,渗透环保责任意识
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在能源应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到新能源的探索创新,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物理原理的支撑。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深入了解能源使用实例,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认识到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过度消耗能源所带来的诸如大气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环境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白自身的行为选择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1】。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火力发电站作为切入点。火力发电站主要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来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据统计,每燃烧 1 吨标准煤,大约会产生 2.6 吨二氧化碳、8 - 10 千克二氧化硫以及大量的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还会造成酸雨,腐蚀建筑物、破坏森林植被、影响农作物生长。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示本地火力发电站的相关数据和周边环境变化的图片、视频资料。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行为,例如一台普通空调每小时耗电约 1.5 度,若一个家庭每天多开 2 小时空调,一个月就会多消耗 90 度电,相应地增加煤炭燃烧量和污染物排放。通过计算这些直观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从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小事做起,真正从自身行动承担起环保责任。
二、解析科技发展案例,激发爱国创新精神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始终是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经典物理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到现代量子物理、电磁学等领域催生的电子通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物理知识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科技的革新与社会的进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展示我国在物理相关科技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如航天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不仅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强大应用价值,更能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在科研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自主创新的历程,展现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将物理知识与科技成就、科学家精神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点燃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勇于突破常规思维,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从而为祖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储备创新力量】2。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章节学习透镜知识时,深入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 “天眼” FAST 射电望远镜。“天眼” 位于贵州喀斯特洼坑中,口径达 500 米,相当于 30 个足球场的面积,其反射面由 4450 块三角形反射单元巧妙拼接而成。建造过程中,科学家们面临着选址、工程结构设计、信号接收处理等诸多难题。为了找到理想的洼地,科研团队跋涉在贵州的深山之中,历经数年勘测;在反射面结构设计上,突破传统望远镜的固定模式,创新采用主动变位的柔性索网技术,使望远镜能够灵活调整角度接收信号。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科学家们凭借自主创新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历时 22 年终于建成这一世界领先的天文观测设备。通过这些详细的建造故事与技术创新细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强大实力,感受科学家们的爱国与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三、探讨实验操作规范,培育严谨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项仪器使用要求都经过了长期科学验证与实践检验,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范是获取可靠数据、得出准确结论的根本保障。从测量工具的精准读数到实验装置的规范搭建,从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到数据的如实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科学的严谨性。强调实验操作规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更能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摒弃敷衍与侥幸心理。通过反复训练与实践,学生将逐渐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物理学习,更是未来参与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素养。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教学中,教师以严谨的态度为学生展开全方位指导。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动态 PPT 演示,详细拆解连接电路的流程:先将开关断开,再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和开关,最后连接电源负极,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要采用 “一上一下” 的接线方法,并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防止电路接通时电流过大损坏元件。在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时,教师通过实物操作,展示如何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估算量程,并演示正负极的正确连接方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穿梭于各实验小组,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例如,发现有学生在未断开开关的情况下直接更换灯泡,教师立即叫停,结合短路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与数据偏差,耐心讲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比规范操作与不规范操作产生的数据差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严格遵循实验规范,才能得出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从而将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植于学生心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实例实现德育融合意义深远。通过剖析能源应用实例,学生树立环保责任意识;解析科技发展案例,激发爱国创新精神;探讨实验操作规范,培育严谨科学态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贯穿于物理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成长为有担当、有创新精神、严谨务实的社会栋梁,为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秀华.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8-29(B03). DOI:10.28712/n.cnki.nshxk.2024.001436.
[2]许积银.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思考[J].智力,2024,(2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