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超重肥胖儿童健康干预的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作者

夏薇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引言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我国幼儿超重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幼儿超重肥胖不仅会对其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成年后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引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家园共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家园共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形成有效的干预合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超重肥胖健康干预的现状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饮食观念、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则是幼儿接受系统教育的机构,具备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为幼儿提供科学的饮食管理、运动指导和健康监测。家园共育通过建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教育理念、方法和资源的共享,形成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干预措施

当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健康监测与心理干预三方面:饮食上,幼儿园制定科学食谱控制热量摄入、优化食物结构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家庭则配合控制零食、避免过度喂养与挑食;运动方面,幼儿园通过多样体育活动及游戏化方式保证幼儿运动量、激发运动兴趣,家庭则以户外活动与亲子游戏增加幼儿身体活动量;健康监测与心理干预上,幼儿园定期监测幼儿身体指标并及时干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等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家庭亦需关注幼儿情绪、给予关爱支持。

二、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超重肥胖健康干预的困境

(一)家长认知不足与观念偏差

部分家长对幼儿肥胖危害认知片面,将 “胖” 等同于 “健康” 或 “可爱”,忽视肥胖可能引发的生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甚至以高糖高脂食物奖励幼儿。其次,受传统 “填鸭式” 喂养观念影响,家长常过度关注进食量而纵容重口味饮食,导致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此外还有多数家长缺乏科学营养与运动知识,干预方式简单粗暴如盲目节食,忽视膳食均衡与运动科学性,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引导。

(二)家园合作机制不完善

家园沟通渠道虽多样如家长会、家长群,但聚焦于幼儿日常行为等较多,往往忽视超重肥胖干预的具体策略,缺乏系统性方案讨论。其次针对超重肥胖幼儿的干预合作内容仅仅停留在饮食控制与运动要求的表面,未深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如作息规律等深层问题。再者家园双方的责任分工模糊,幼儿园与家长常互相推诿,家庭认为干预是园所责任,园所则依赖家庭执行,导致干预缺乏连贯性与协同性。

(三)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超重肥胖幼儿普遍存在久坐、嗜食零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且习惯养成后难以短期纠正。另一方面,因体重负担,此类幼儿易在运动中产生疲劳感,进而对体育活动产生畏难情绪,形成 “肥胖 — 运动能力差 — 更排斥运动” 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同伴间的嘲笑也易引发自卑、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情绪化进食加重肥胖,形成生理与心理的双向负反馈。

(四)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

当代社会,学校周边及家庭环境中不健康食品触手可及,高糖高脂零食与快餐广告泛滥,严重诱惑幼儿饮食选择。此外,城市化建设也导致户外空间压缩,社区与幼儿园运动设施不足,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运动需求。最后,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中也常以过度饮食表达关爱,客观上强化了肥胖容忍度,阻碍了干预工作的推进。

三、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超重肥胖健康干预的突破路径

(一)加强家长教育,转变认知观念

幼儿园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线上课程等多样化形式,邀请儿童营养、运动等领域专家,为家长系统讲解幼儿超重肥胖的危害、成因及干预方法,助力家长提升健康意识与科学育儿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发布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干预案例及成功经验,便于家长随时学习。其次还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鼓励家长分享育儿经验与困惑,营造相互学习、支持的氛围。此外,也可以邀请成功干预幼儿超重肥胖的家长分享心得,借助榜样力量激发其他家长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园内以身作则,展示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完善家园合作机制,形成干预合力

做好家园共育,干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一是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在保留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每日沟通反馈、定期个别约谈等灵活渠道,教师与家长及时同步幼儿在园及在家的饮食、运动和健康状态,共同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如通过家长群每日反馈幼儿在园饮食运动情况、家长实时沟通居家表现;二是拓展合作内容与形式,将关注点从单纯的饮食运动延伸至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社会适应等深层维度,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健康饮食烹饪比赛、心理辅导工作坊等多样化活动,提升家长与幼儿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以亲子共运动为例增进感情的同时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干预

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共同为超重肥胖幼儿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指标、饮食习惯、运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例如,通过体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为每个幼儿制定专属的干预计划。在干预方式上,我们要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自我管理意识。例如,通过开展 “健康小达人” 评选活动、运动打卡挑战等,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运动和健康管理。同时,引导幼儿参与饮食计划的制定,培养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健康意识。比如,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的食谱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

其次,心理支持和疏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自己的体重问题,积极面对干预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超重肥胖幼儿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氛围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进行下架处理,加大对健康食品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同时,鼓励食品企业开发适合幼儿的健康食品,提供更多的营养选择。其次,政府和社区要加大对儿童运动场地和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运动场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幼儿园也要合理规划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多样化的运动器材,满足幼儿不同的运动需求。最后,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倡导全社会关注幼儿健康,形成支持超重肥胖干预工作的良好氛围。例如,开展 “健康童年” 公益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幼儿健康知识和超重肥胖干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肖芹 . 家园配合共同干预幼儿肥胖案例 [J]. 现代幼教,2008 (12).

[2] 陆秀华 . 运动 + 饮食,告别肥嘟嘟 — — 浅谈幼儿园肥胖幼儿管理研究策略 [J]. 教学文萃,2017 (24).

[3] 杨红. 肥胖幼儿家园合作干预方案探究 [J]. 当代家庭教育,2019 (25).

[4] 张波. 多管齐下,优化肥胖儿健康管理 [J]. 保育之窗,2024(3).

[5] 陈斌,李海飞,邱双燕 . 基于家庭和托幼机构的联合干预对儿童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2018, 33 (06).

[6] 王卉. 转变观念的法宝 - 肥胖幼儿个案分析与指导对策 [J].科教文汇,20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