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路径探索
杨双武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九郊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1、引言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机水稻是重要一员,这几年在全世界都备受关注,近五年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 5.5% 且有机水稻种植比例一直在上升,不过病虫害问题是限制有机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关键,传统化学防控手段既不符合有机农业核心理念还或许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无法逆转的损害,所以研发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办法,现在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用绿色防控技术了,但总体推广效果还是被农民认知不够、技术体系不完善和政策支持弱这些问题所限,本文想要探寻有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途径,给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2、有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
2.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有机水稻种植时病虫害种类多且危害大,对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近年数据表明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是主要威胁,稻瘟病能让减产达到 30%-50% 且稻飞虱吸食植株汁液会造成大面积枯萎,这些病虫害扰乱水稻生长周期并增加防控成本,而且有机农业不能用化学农药使得传统防治手段不管用进而让防控更难,所以根据这些病虫害特点开发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迫在眉睫才能保证有机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2.2 常用绿色防控技术概述
有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今主要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这些办法,像生物防治就借助瓢虫这类天敌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并且引入拮抗微生物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而物理防治则通过灯光诱捕器和色板捕捉害虫以削减其繁殖基数,生态调控着重于优化田间管理措施。例如轮作、间作和合理密植,这样能增强作物抗性并降低病虫害暴发的风险,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让防控效果明显提升但普及率不高,因为只有少部分的有机稻田得到全覆盖,所以推广工作急需加强。
2.3 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应用虽有积极作用但还有提升空间,就像在某些地区,把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相结合的综合模式让稻瘟病发病率为20%-30% 地下降且稻飞虱种群密度也降低近一半,可是因为农民对新技术了解不够且技术操作复杂,整体实施效果有好有坏,并且缺规范流程和长期监测机制也在限制技术发挥最大效能,以后得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并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来推动大规模应用,这样有机水稻生产才能达成经济收益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局面。
3、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适用性和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适用性有着显著差别,这使得技术推广面临严重挑战,因为我国地域 广袤,气候、土壤、病虫害都各种各样且单一技术无法满足这么多样的需求,就像南方稻区高温高湿易生虫子而北方稻区有特殊的低温冷害问题,并且有些地方基础设施差也难以施行复杂技术,所以当下急需解决怎样根据各地情况调整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以适应不同区域实际这一关键问题。
3.3 经济效益与成本考量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被经济效益和成本问题阻碍着,并且这是核心障碍之一,虽然它有环保方面的优势,但是初期投入高,像设备购置、生物制剂采购之类的费用会让一些农户只能望而生畏,而且绿色防控技术效果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短时间内无法直接变成经济收益,而化学农药便宜又见效快,农民更愿意接受,这经济效益和成本的矛盾致使绿色防控技术在市场上没优势,得靠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以增加经济吸引力。
3.4 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不足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被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进一步限制着,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但具体实施起来依然没多大力度,像财政补贴不够大、配套措施不完善这类情况到处都是,并且绿色防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未完全形成,致使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脱节,由于有政策和市场机制这两个短板,所以绿色防控技术很难规模化应用,得靠系统性改革来改善才行。
4、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路径探索
4.1 农户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
近些年有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缺乏认知成了限制该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中国有机水稻种植面积约 300 万亩,掌握基本绿色防控技能的农户不到一半,所以建立示范基地并开展定期培训能明显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因为示范基地既能展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效果,又能给农民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让专家指导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可有效缩短从技术认知到实际应用的距离,进而为绿色防控技术大规模推广打基础。
4.2 因地制宜的技术集成与优化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病虫害种类有着很大差别,所以绿色防控技术得因地制宜,就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儿高温高湿,稻瘟病老是发作,而东北地区嘛,得更多地对付低温造成的虫害,在推广的时候,就得结合当地的情况,把生物防治、物理防控还有生态调控这些技术集成起来并优化一下。比如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时,再配上稻田养鸭的模式,既能减少害虫数量,又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有针对性的技术组合在防控上效率能大大提高,还能减少资源浪费。
4.3 产业链协同与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是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必要条件,当下我国有机水稻产业链条短且环节衔接不紧密从而使防控成本一直很高,构建“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能达成资源共享与技术互通。例如农资企业提供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和分发以及农户专心田间管理,这种模式既能降低防控成本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势使农户直接参与收益分配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
4.4 政策激励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的重要保障是政策支持,我国各级政府在有机农业补贴方面每年累计投入超 5 亿元,但是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专项支持力度还不够足,所以建议多出台些财政补贴政策并引进保险机制以减少农户因病虫害遭受的经济损失,而且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企业去开发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防控产品与服务。例如借助电商平台售卖带“绿色防控”标识的有机大米,这样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食品需求,还能反过来推动技术推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5、结论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有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个重要举措,近年随着全球有机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展,然而病虫害依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要提升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可走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推广体系、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市场化。本研究提出的路径既为解决当下技术推广瓶颈提供可行方案又给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以后科研创新与政策协同会成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方向[3]。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对策 [J]. 种子科技 ,2024(24):131-133.
[2] 伍兰萍 ;. 水稻病虫害全程简约化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J]. 种子科技 ,2023(19):113-115.
[3] 史海艳 ;.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措施 [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