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李春阳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 1500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小学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1 - 2 年级、第二学段为3 - 4 年级、第三学段为5 - 6 年级。本文所指的小学高年级为其中的第三学段。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一直到第三学段,第四阶段才是真正的“写作”。崔允漷教授倡导大单元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时转向设计一个大单元。

一、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逐课进行习作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习作要求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重点在于抓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特点进行描写;第二单元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展开,习作是“漫画老师”,旨在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老师的特点 。各单元习作主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难以构建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学生在面对不同主题的习作时,总是感觉像是在学习全新的内容,不能将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已有的写作经验。

(二)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仍然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先讲解写作要求,然后给出一些范文让学生模仿,最后学生开始写作。如此一来,学生会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自己的主见,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实际融入到写作之中,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习作教学为例,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如何确定中心意思、怎样选择事例,然后展示几篇范文,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对写作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忽视学生生活体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习作更是生活的反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由于教师的忽视,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比如在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人”这篇习作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他们平时没有留意身边那些具有独特个性、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只能凭空编造,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二、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写作知识体系

1. 梳理教材习作主题

教师要对教材中的高年级习作主题进行系统梳理,找出各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可以将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不同类型的习作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几个大的习作单元。以写人习作单元为例,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人”和六年级上册“有你,真好”等相关主题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大单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写人的方法,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品质等。通过整合,让学生明白写人作文虽然主题不同,但写作的核心技巧是相通的,从而构建起系统的写人作文知识体系。

2. 补充拓展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大单元习作主题,补充拓展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如在进行写事习作单元教学时,引入《草房子》中关于桑桑在油麻地生活的各种有趣事件的描写片段,让学生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得生动、具体,情节跌宕起伏。也可以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以“编写童话故事”这一习作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童话王国大冒险”的情境,在教室中布置一些童话元素的装饰,如彩色的气球、带有童话人物的海报等。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角色,如国王、公主、小矮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在情景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色之间的对话、动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在写作过程之中就会融入自己在活动中所体会到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童话故事往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2. 项目式学习法

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在“传统文化”大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项目任务—制作一本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宣传手册。学生需要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家乡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如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然后,学生需要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宣传手册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介绍传统文化,还要考虑宣传手册的排版、设计等问题。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强化生活体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可以布置一些观察任务,如观察身边的一个人一周,记录他的日常行为、语言特点等;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教他们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例如在观察人物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细节,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够成为写作中的亮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写日记或观察笔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平时所积累的习作素材恰当地应用于每一单元的写作之中。

2. 组织生活实践活动

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和单元习作主题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开展“校园美食节”活动,让学生参与美食的制作、品尝和销售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同学们制作美食的过程、大家品尝美食时的表情和反应,以及美食节现场的热闹氛围。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以“校园美食节”为主题进行写作。由于学生亲身参与了活动,有了真切的体验,他们在写作时就能够有话可说,写出的作文也会更加生动、真实。

参考文献

[1] 林碧凤. 大单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 ,2025,(04):6-8.

[2] 成常贵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界 ,2025,(04):86-88.

[3] 李 艳 . 大 单 元 视 角 下 的 群 文 阅 读 教 学 探 索 [J]. 教育 ,2025,(04):90-92.

[4] 周桐旭 .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天津教育 ,2025,(04):77-79.

[5] 熊碧荷 , 施茂枝 . 大单元中单篇角色探析 [J]. 语文建设 ,2025,(02):4-9.

[6] 陈智彦 .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大单元习作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天津教育 ,2025,(03):62-64.

[7] 冯钊 . 论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J]. 赤峰学院学报 : 作文教学研究 ,2012,2:35-36.

[8] 王颖 . 农村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D]. 中央民族大学 ,2016:9-11.

[9] 刘璐 , 殷世东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础教育《家政学》开设的理念、策略与启示 [J]. 外国教育研究 ,2024,51(10):62-74.

[10] 刘璐 , 王治河 , 王俊锋 . 当代美国生态文明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核心议题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4,40(08):14-21.

[11] 朱旭光 . 深度学习理念下习作指导策略的转型 [J]. 教学与管理 ,2020,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