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关键领域与优化路径
杨琳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3-6 岁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教育者精心呵护。幼儿园作为幼儿离开家庭,进入的首个集体生活环境,承担着保育与教育的双重职能。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幼儿身体健康与疾病预防,更深刻影响着情绪管理、认知发展及行为习惯养成,对个体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内容
幼儿园保教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丰富的内容。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防控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园需严格执行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通过“一问二看三测四查”流程(询问居家情况、观察精神状态、测量体温、检查身体异常)及时筛查健康隐患。同时,建立传染病防控机制,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如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加强高发季节预防措施(如通风、洗手教育),并配合完成预防接种查验。此外,还需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对特殊病史及体弱儿实施专案管理,并通过日常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六步洗手法、咳嗽礼仪)。
(二)营养膳食管理
营养膳食是体现一个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指标。幼儿园在制定营养膳食的时候要依据《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结合幼儿生理特点及季节变化制定科学食谱,确保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同时,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储存、加工流程(如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培养幼儿定时定量、不挑食的饮食习惯。此外,定期进行营养监测与评估(如膳食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并根据结果调整食谱。
(三)安全防护与教育
安全教育事关重大,幼儿园要定期排查园舍、设施安全隐患(如尖锐棱角、松动部件),严格管理危险物品(如药品、消毒剂)。同时,在活动中强化安全监管,确保空间充足、内容适宜。此外,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如防拐骗、用电安全),提升幼儿自救自护能力,并配备急救药品及器材,建立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四)心理健康支持
心理健康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创设温暖、接纳的班级氛围,通过积极互动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同时,培养教师情绪识别能力,运用共情、安抚等策略疏导幼儿情绪。此外,还需帮助新入园幼儿适应集体生活,通过游戏引导社交技能发展,并以适宜方式开展生命教育与性启蒙(如认识身体、保护隐私)。
(五)家园协同共育
幼儿的保教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的通力合作。对于幼儿园来说要通过多渠道(如家长会、微信群)保持信息畅通,共享保教要求、传染病防控等信息,并了解幼儿居家健康状况。同时,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如传染病预防、营养搭配),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此外,还需与家长统一观念,在卫生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保教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困难:
(一)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存疑。制度是保障幼儿保教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总管当前幼儿园保教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问题层出不群。部分幼儿园存在“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现象,如晨午检流于形式、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严格等。
(二)专业人才匮乏,素养有待提升。保教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但就当前幼儿园保教人员情况来看,符合资质的专职保教医配备不足,尤其在民办园和农村园;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儿童生理、心理知识培训。
(三)营养膳食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食谱制定缺乏科学依据,食材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对特殊体质幼儿的膳食照顾不够细致。
(四)心理健康关注相对薄弱。教师对幼儿情绪行为的观察解读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技巧;园所普遍缺乏专职心理辅导人员。
(五)安全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安全教育内容偏重于知识灌输,形式单一;安全演练有时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六)家园合作深度不够,沟通不畅。部分家长保教意识淡薄,对幼儿园的保教要求不理解、不配合;家园沟通有时仅限于信息传递,缺乏深度交流。
三、优化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策略与建议
为切实提升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需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性优化策略:
(一)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与执行力
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园长是保教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细化操作规程,将各项保教制度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标准(SOP)。加强监督与问责,建立园内自查、上级部门抽查、家长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二)提升保教队伍专业化水平
保障人员配备,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配齐专职保教医,探索区域内保教医共享机制。强化专业培训,对在岗保教医和教师进行系统化、常态化的专业培训。建立学习发展机制,鼓励保教医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专业研讨会,考取相关资格证书。
(三)深化营养膳食科学化管理
推广科学带量食谱,依托专业营养软件或聘请营养师指导,进行精确的营养计算和带量设计。严控食品安全与加工,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制度;优化烹饪方式,控制油盐糖用量。实施个性化膳食管理,建立特殊体质幼儿档案,制定并落实个性化膳食方案。
(四)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加强教师幼儿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培训。创设支持性环境,营造充满关爱、尊重、接纳的班级氛围,设置情绪角落。建立筛查与转介机制,关注幼儿行为情绪变化,对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初步筛查和记录。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活动,将情绪管理、社交技能等内容融入课程和日常活动。
(五)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注重体验与实践,多采用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等生动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提升演练质量,精心设计并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注重演练后的总结反思。关注新兴风险,适时引入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使用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环境隐性教育,利用安全标识、主题墙饰等环境布置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深化家园协同,构建保教共同体
创新沟通方式,利用线上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透明度;定期举办主题式家长沙龙。提升家长健康素养,提供系统化、通俗易懂的家庭健康教育资源。建立互信合作机制,坦诚沟通,尊重家长知情权和参与权;鼓励家长志愿者参与园所保教活动。共同培养健康习惯,明确家园一致的健康行为要求,鼓励家长在家庭中持续巩固幼儿在园养成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保教工作是关乎儿童生命健康与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需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依托严谨制度、专业能力及家园社协同,将精细化管理融入日常。面对挑战,须强化制度执行、提升队伍专业水平、优化膳食管理、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增强安全教育实效,并深化家园互信合作,共筑幼儿健康成长防线。这关乎保教质量提升,更是落实民生保障、奠基国家未来的必然选择,需各方携手为孩子营造安全、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艳 . 实施科学卫生保教助推保教质量提升 [J]. 新班主任 ,2023,(11):33- 35.
[2] 佘丹 . 科学保教幼有所长——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提升的创意路径微探 [J]. 家长 ,2023,(30):183- 185.
[3] 戴玉琦 , 李传英 , 余琳 . 我国幼儿园卫生保教工作相关政策演变历程 [J]. 今日教育 ( 幼教金刊 ),2022,(10):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