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实证研究

作者

王司琪 刘思雨 王国栋

保定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航空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行业标准的日益严格,航空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航空专业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要求。因此,研究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对接问题,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理论分析

(一)航空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航空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于航空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航空行业需求特点

航空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安全要求高、国际化程度强等特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三)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理论依据

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行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支持。课程体系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同时,终身教育理论也强调,课程体系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随着行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不断进行优化。

三、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实证调研

(一)调研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设计了三份问卷,分别针对航空企业、毕业生和在校生。问卷内容涵盖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技能培养、实践教学、职业素养等方面。同时,选取了部分航空企业和高校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课程体系现状。共发放企业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 份;毕业生问卷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0 份;在校生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70 份。

(二)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航空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航空专业知识(如飞行原理、航空电子、航空发动机等)、实践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希望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而毕业生反馈显示,在校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部分专业知识更新滞后,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场景脱节,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责任心等)培养也需加强;在校生则认可课程体系的理论系统性,但指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质量不足,期望增加更多校企合作项目实践机会,以提前熟悉行业需求和工作流程。综合来看,航空专业教育需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校企协同及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四、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航空专业教育存在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部分课程未能跟上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同时,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实践课程比重不足,且师资力量和实践设备有限,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不足,课程体系缺乏对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责任心等方面的系统训练,使毕

业生在职场适应上面临挑战。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与航空行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及时获取行业最新需求和技术动态;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前沿技术和标准掌握不足,难以将实际需求融入教学;此外,课程体系调整机制不够灵活,审批流程繁琐、周期较长,无法快速响应行业变化,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滞后性。

五、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优化策略

(一)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和案例融入教学中。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先进的实践设备。加强与航空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项目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实践教师。

(三)融入行业前沿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行业前沿技术相关课程,如人工智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同时,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等职业素养。

(四)建立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反馈机制

为促进航空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高效对接,应构建高校、企业和毕业生的三方联动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及行业专家座谈,动态收集人才培养质量反馈,重点聚焦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践教学的适用性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将行业技术革新、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及时转化为课程优化方案,缩短课程调整周期。同时搭建校企数据共享平台,使课程体系修订始终基于真实就业市场数据,确保专业教育输出与行业发展同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适应性。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航空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实证调研,揭示了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策略,包括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行业前沿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提高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实现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跟踪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适应航空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倩倩 . 基于五位一体的地方本科高校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 交通企业管理 , 2024, 39 (04): 105- 107.

[2] 刘思佳 , 严帅 , 杨梦娜 . 体现通航特色的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J]. 中国航务周刊 , 2023, (04): 59- 62.

第一作者:王司琪(2000 年8 月),女,汉族,人,本科,产业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与职业规划指导研究。

第二作者:刘思雨(1995 年4 月),女,汉族,人,硕士,产业讲师,主要从事应用型本科院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

第三作者:王国栋(1997年12月),男,汉族,人,本科,产业副教授,主要从事民航服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