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职业岗位体验场的实践探索
陈娟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一、回归生活本源,明晰内涵与价值
(一)什么是职业岗位体验场?
当代学前教育改革强调回归生活、关注经验、重视实践。《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职业体验场是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认识社会、理解人际关系、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师幼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围绕“什么是职业岗位体验场?”与幼儿进行深度讨论,立足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声音,对职业岗位的内涵进行剖析。
乐乐:职业岗位是像消防员、警察一样的职业,我们也可以去模仿。
天天:职业岗位是我们穿上医生的服装去给别人看病。
希希:岗位体验是工作,就像上班一样。
点点:岗位体验是角色扮演,体验自己想体验的职业。
在职业岗位体验场活动中,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有多层次的思考和理解,才能在幼儿体验的过程中和幼儿持续的“对话”,那么不同的老师也对“职业岗位”有不同的理解:
孙老师 : 职业岗位体验是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感受某种职业的工作职责,这是一种劳动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这种体验帮助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王老师 : 在园内岗位体验中,小朋友可以自行成为想当的角色,在这个岗位中做一些事情,他们可以穿着职业特有的服装,拿着相对应的小工具,和同伴交流,富有职业责任感地进行自己的活动。
魏老师 : 园内岗位体验是孩子通过模拟不同的职业,以体验的形式认知社会,从小培养孩子自信,勇敢,协作等优秀品质。
综合幼儿和教师对职业岗位的理解,我们认为“职业岗位体验场”特指在幼儿园设立的一个教育区域,它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岗位和工作场景,在这个体验场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操作、互动游戏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不同岗位的特点、职责和工作环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未来岗位的兴趣和想象。
(二)生活教育理念下职业岗位体验场的价值剖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倡导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教育过程融入生活,教育目标服务于生活。在此理念下,幼儿园的教育应该积极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探索的教育环境。那么幼儿园职业岗位体验场正是将抽象的社会内容具象化、生活化,变为幼儿可接触、可感知、可参与的教育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内容,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职责与协作,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1. 树立了正确的职业劳动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增强了人人都要参与职业劳动的意识,2. 掌握了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幼儿在“做”中学习职业认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3. 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光荣与美好,萌发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与感恩,在体验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初步建立规则和责任感。
二、回归生活本质,梳理职业岗位内容
在幼儿职业岗位体验场中,科学、适宜的选取职业岗位内容是活动体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决定了幼儿体验的深度、真实感和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回归幼儿生活,系统梳理可体验的职业岗位,帮助幼儿在真实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对社会角色和劳动价值的深刻体验。
(一)职业的适宜性
职业岗位的适宜性主要是以幼儿为本,体验内容需要符合 3-6 岁儿童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兴趣点,避免过于复杂或者抽象的概念、危险操作或成人化的内容。如幼儿园职业岗位中水电工虽然是园内的职业,但是由于接触水电,比较危险且幼儿对水电知识难以理解,所以不能作为幼儿体验内容。
(二)职业的生活化
职业体验的生活化是要求职业岗位应来源于生活,聚焦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观察、能接触到的职业,优先选择幼儿在园内进行角色体验。如幼儿在园内经常接触到的门卫保安叔叔、保健老师,都是孩子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职业,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和能力范围来让幼儿体验。
(三)职业的体验性
每个职业都有相对固定的职业内容,那么梳理的核心就是可操作、可模仿、可感知的具体行为、工具和情境互动。进一步思考“做什么”、“用什么做”“怎么互动”的问题,要用幼儿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体验,而非深奥的行业知识或技能。
综合上述原则,结合幼儿园空间、材料、师资等实际情况,我们梳理除了 6 个最适宜的职业岗位作为体验的内容,包括厨师、园林工人、保安、教师、保健老师、保育老师等岗位。根据各岗位的职业特点,我们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了这些职业的核心发展目标,制定了幼儿发展目标,以便于教师在开展体验活动时有目标可循,进而指导后续的体验活动的开展。每个职业岗位可体验的内容上,我们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制定了 1 星到 3 星的三个层级的梯度体验渐进图,明确了每个年龄段可以在这个岗位中可以做什么、用什么做、怎么做等问题,让职业岗位的体验更加聚焦于幼儿的发展。通过以上系统的梳理,幼儿园职业岗位体验的内容才能真正扎根幼儿生活,激发其主动探索的热情,在生动有趣的模拟实践中获得对岗位的深刻体会,有效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三、回归生活本真,开展职业岗位体验场的实践
基于对“职业岗位体验场”的深入认识,我们以情境引导和问题驱动为关键,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开展职业岗位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形式、活动频次、活动内容的不断革新,支持幼儿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下面以《你好,保安叔叔》为例,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开展职业岗位体验活动的实践探索。
首先,立足幼儿兴趣需要。基于幼儿园“小小公民月”活动开展,幼儿通过观察、访谈、模仿、体验对保安叔叔以及他们的工作有了粗浅的认识。后期在与保安叔叔的持续互动中,孩子们的兴趣点转向保安叔叔工作环境、工作服装、八大件装备、巡逻路线、紧急情况演习、工作时间、一日流程等更加具体的方面,我们及时进行年级组审议、儿童议事等,新增了保安宣传站、八大件体验区、小小保安演练队等,为孩子的当下兴趣点、经验生长点提供了支架。
其次,拓展保安体验内容。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小组团讨、现场采访、保安叔叔进课堂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保安叔叔每天工作的内容,并梳理出了“保安叔叔的一日工作作息表”,孩子们知道了保安叔叔不仅仅在入园离园时站岗,其余时间段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如一天五次巡查幼儿园、检查周边环境、查看监控基础设备、保安室值守、来访人员登记等。由此,想要深入体验保安岗位,就要以保安叔叔的工作时段、具体环节为基点,梳理出适宜的体验内容,并分层次,给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孩子作为体验内容参考。
再次,开展保安体验之旅。如何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到保安岗位体验中呢,孩子们以每周五天的在园时间为准,通过投票的形式确认了保安岗位各环节可参与的人数,最终制订了岗位体验自选表,幼儿通过自选岗位体验时间、体验环节来制定相应的体验计划。在保安岗位体验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弟弟妹妹不肯入园、家长总是忘记刷卡、入园不按路线家长排队很乱 ...... 基于问题,我们鼓励体验相同环节的的孩子们组成小组,通过汇集同伴群体的智慧,想办法、去尝试、再总结,最终凝练出一套“成为职场人——小保安秘籍”,如:制作标志,提醒家长记得刷卡、有序排队;投放循环播放语音,提醒未带卡家长签字登记;给主动排好队的家长小奖励;散步时与弟弟妹妹结伴,增加弟弟妹妹的信任度与安全感。
最后,落实体验活动评价。无论是理念的明晰还是内容的优化,最终指向的目标都是育人,我们始终重视幼儿的发展评价。借助“活动日志”、“一起长大平台”、教师多维记录等多种途径,实现多元评价。幼儿评价:幼儿通过表达表征自己的活动内容,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体验,实现自评。孩子们在每次岗位体验之后都会分享体验日志,就“在岗情况”进行同伴互评,说一说他当小保安好在什么地方?与上一次相比有哪些突破等,将好的经验相互分享、融合。教师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活动目标和幼儿进步台阶,对幼儿整体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幼儿言行,精准识别、解读、回应幼儿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质化评价。家长评价:借助" 体验日志",家长可以通过一对一倾听,实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从中了解幼儿园的体验场开展情况和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及时给予有效的教育支持和肯定。
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幼儿园职业岗位体验场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知社会、理解生活、体验成长的窗口,它以“生活为源”、“实践为径”,让幼儿在真实的幼儿园生活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互助,生动地感知职业内涵,体验劳动价值、内化社会规则,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职业角色的启蒙。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生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让体验场成为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