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谷晓雨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小学 710032
前言 :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而这些名言无一不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及其积极价值所在。作为新时代的时代新人的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积极的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其中渗透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劳动品质,培养优秀的劳动美德。此外学生也能够锻炼坚韧不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砺意志,在遇到问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
一、邀请劳动道德模范,开展故事分享活动
榜样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为学生产生正向的引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着书本中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案例,邀请劳动道德模范到班级中进行讲座和故事分享活动。这些劳动道德模范既可以使得到省级或市级嘉奖的优秀人物,也可以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劳动者。无论是哪些人,只要用双手去创造劳动,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学习 [2]。而在劳动道德模范分享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借此机会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在活动之后发表感悟。
在围绕着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纪录片观看的方式看一看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社会中哪些劳动人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市一级或者是区一级的劳动模范,到学校中面向各个年级段的学生进行讲座和故事的分享活动。聆听了他们的故事之后,学生会发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而每个努力工作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尊重,他们都在自己的职业上闪闪发光,无私奉献。身为一名小学生也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努力学习,为以后报效祖国而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优秀劳动品质
实践活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劳动教育并非纸上谈兵,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同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只有在真切的劳动场景中开展劳动体验和创造才能够切实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以及在劳动的过程中收获幸福和价值。对于当下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较少,同时劳动技能缺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特定的劳动场景之下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劳动,进行多元化的体验和创造[3]。
如在学校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协同班主任面向班级中的学生开展班级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需要通过协同配合的方式完成整个班级的清洁,其中包含一些细小的分任务,如擦黑板,扫地,倒垃圾等等。这时劳动组长和班长可以为各个学生划分任务,使得劳动活动可以有条不紊进行。而组长和教师要充分观察班级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对那些在劳动中表现突出优异的学生予以嘉奖。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做好榜样,模范作用,积极号召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帮助父母择菜,平时擦擦桌子等等。同时家长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认知。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课下,教师要渗透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道德观。教师可以选择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多元化活动组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如学生可以参与到课上课下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学习劳动模范和优秀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
[1] 顾兴娟. 劳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 天津教育 ,2024,(36):49-51.
[2] 张婵 . “五育”融合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J]. 读写算 ,2024,(07):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