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和德育的有效衔接

作者

唐娅娟 蓝洌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610100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将古诗词教学与德育有效衔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通过诗词中的道德观念影响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古诗词教学与德育衔接的重要性

(一)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深入接触并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人文精神,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意蕴,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赏析等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够拓宽视野,增进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成长为具备良好文学素养的人才,更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古诗词教学与德育衔接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道德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诗词的字面解读和技巧分析,而应深入挖掘其德育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道德教育。朗读是感受诗词韵律美和情感美的基础,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诵等形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到诗词中的情感波动,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讨论环节则是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深化道德理解的关键。教师可以围绕诗词中的某一道德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深化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情境再现则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走进”诗词的世界,亲身体验其中的道德情境。

以《悯农》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农民的劳作场景,通过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付出,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利用情境教学,增强德育效果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模拟或重构诗词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自步入诗词描绘的场景之中,从而深度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增强德育效果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直观而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中的道德观念,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以教学《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庐山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以高清图片、动态视频乃至虚拟现实(VR)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瀑布轰鸣的水声背景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庐山之巅,亲眼目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景象,亲身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震撼与壮美。这样的情境模拟,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诗词中描绘的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自豪之情。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下,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态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另外,情境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认知,深化道德理解。例如,在模拟《静夜思》中的月夜思乡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异乡,望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涌动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想象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李白那份深沉的乡愁,进而学会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聚时光,培养感恩与亲情意识。

(三)结合生活实践,内化德育观念

将古诗词中的道德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是实现德育观念内化的关键步骤。这要求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不仅要注重诗词本身的文学价值,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

以《游子吟》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进而启发他们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将这份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小事,或者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还能在实际行动中学会感恩与回馈,从而将《游子吟》中的德育观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促进了他们道德品质的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衔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分类整理古诗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利用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践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实现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家豪.德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33).

[2]何晓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模式探究[J].读与写.2022,(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