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配电工程中电力管线敷设与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徐爱丹
江苏太平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
引言
伴随城镇化的不断加速以及居民用电需求日益增长,居配电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持续上升,电力管线作为承担电能传输功能的“血管”,它的敷设质量高低直接对供电的稳定情况产生影响。当下,部分工程由于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短路故障、设备过热等状况频繁出现。这些难题不但会对居民的日常起居产生影响,还可能诱发诸如电气火灾之类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对电力管线的敷设以及设备安装的施工工艺展开深入探究,对于降低安全潜在风险、延长工程的使用期限具备重要的实际价值。
1 电力管线敷设施工技术
在电力管线敷设时,要依据环境状况挑选适宜的方式,常见的类型有直埋敷设、穿管敷设以及桥架敷设等,直埋敷设要确保充足的埋深,特别在冻土层地区,必须将管线埋到冻土层的下方;穿管敷设在选择管材时要选用耐腐蚀性高的PVC 管或者镀锌钢管,并且在接口的部位,要做好密封处理工作,避免水分以及杂物进入到管道内部;桥架敷设在转弯的位置,其曲率半径要符合相关要求,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需要分槽进行敷设,还要与其他管线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电缆受到电磁干扰以及被腐蚀。
2 电力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电力设备的安装涵盖了像变压器、开关柜、配电箱这类核心设备的就位以及调试工作,是保障居民配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在变压器安装时,要严格把控基础的平整度,借助水平仪进行校准,待器身就位后,用螺栓把它固定在预埋的钢板上,要让防震垫的压缩量保持均匀,将高低压侧的接线端子依照规范要求进行紧固,接地引线采用铜鼻子进行压接处理;在安装完成后,要开展油位检查、绝缘电阻测试以及变比试验等工作,确保各项参数都能够达到标准。
3 电力管线敷设施工技术的问题
3.1 敷设方式与环境适配性不足
部分工程项目在挑选电力管线的敷设方式时没有周全地考量现场的环境状况,进而造成敷设方式和实际需求不相契合。比如,在已经硬化的路面或者经常会进行开挖作业的区域采用直接埋设的敷设方式,后期开展维修工作时,就要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操作,这不但会使维修成本增加,还会对交通以及居民的日常出行产生影响;在湿度较大、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环境中,运用普通的PVC 管进行穿管敷设,管材很容易受到腐蚀而损坏,让电缆的绝缘层受潮老化,使其使用期限缩短;在进行桥架敷设时,没有依据电缆的数量以及规格合理挑选桥架的尺寸,造成电缆排布拥挤散热效果不佳。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存在很多漏洞,对于电力管线敷设的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当材料进场时,验收工作不严谨,部分电缆的绝缘电阻未能达到规定标准,导体电阻超出了标准数值,管材的壁厚未达到要求的厚度,抗压强度也不符合相关规定,此类质量不佳的材料被运用到工程中,为后续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敷设的过程中,操作未能依照规范进行,电缆牵引的速度过快,进而导致电缆的绝缘层损伤;在转弯处没有设置导向轮或者导向轮处于不恰当的位置,使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足,造成绝缘层开裂。
4 电力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问题
4.1 安装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电力设备安装过程中,安装精度欠缺较为常见,这会直接对设备的运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变压器基础的平整度偏差程度过大,会使得变压器在运行期间产生共振噪音,这种噪音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加快设备部件的损耗速度。在开关柜安装时,基础槽钢的水平度与垂直度超出了规定标准,致使柜体倾斜,造成母线连接不紧密,进而使接触电阻增大,在运行过程中,开关柜容易发热,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配电箱安装不稳固,导致箱体出现倾斜情况,箱体倾斜会让门体卡滞,开关操作不方便。
4.2 调试流程简化且不规范
设备安装完毕后的调试工作,是保障设备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一些工程项目中,调试流程被简化,无法达到既定的规范要求。在开展绝缘测试期间所选用的兆欧表规格不恰当,而且测试时长不充分,造成测试数据缺乏准确性,难以真切地反映出设备的绝缘实际状况。没有开展空载试验,或者空载试验的时间不够充裕,难以察觉设备潜藏的故障问题。带负荷试验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开展 24 小时的连续运行测试,仅仅进行了较短时间的轻负荷测试,这样便无法验证设备在满负荷状态之下的运行性能。保护装置的调试工作不够严谨,没有运用模拟故障的方法来验证动作电流以及动作时间的精确程度,导致当故障出现时,保护装置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动作,进而使得故障的影响范围扩大。
5 电力管线敷设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5.1 科学选择敷设方式并优化路径设计
依据工程现场所处的环境状况,以科学的方式挑选电力管线的敷设办法,进而拟定专门的施工方案。在存在冻土层的区域,若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要把埋深加大至冻土层的下方,并且在电缆周围添加具有一定保温效果的材料,以此防止低温环境对电缆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在潮湿且具有腐蚀性的环境中,应优先选用镀锌钢管来进行穿管敷设或者挑选带有防腐层的电缆,从而增强管线抵抗腐蚀的能力。在管线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借助BIM 技术开展三维模型构建工作模拟管线的走向情况,提前察觉并避开管线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敷设的路径加以优化,减少管线的交叉与重叠现象,降低施工过程的难度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
5.2 强化全流程质量管控措施
构建并完善针对电力管线敷设全流程的质量管控系统,自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直至施工完成验收的整个过程开展严格把控。在进行材料采购工作时挑选具备相应资质且拥有良好业界声誉的供应商,与之签订质量保障协议当材料运达施工现场时,依照既定比例抽取样本送去检验,针对电缆各项指标展开检测工作,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果断将其清理出施工场地。在施工进程中,强化现场的管理工作,拟定详尽的施工操作规范流程,针对施工人员开展技术方面的交底以及培训活动,从而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严谨地依照相关规范开展操作。
6 电力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6.1 提高安装精度并规范操作流程
运用先进的测量工具以及安装工具,提升电力设备安装的精准度,在进行变压器基础施工时采用精度较高的模板,借助激光水平仪开展多次校准工作,以此保证基础的平整度能够契合相关要求;于开关柜安装前,利用激光定位仪针对基础槽钢实施找平与找正作业,把误差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待柜体就位以后采用对角线测量的方法,对柜体的垂直度予以检查,确保安装的精准度;在进行设备接线时,使用扭矩扳手依据规定的扭矩数值对端子进行紧固,记录扭矩数据并且存档保存,保障接线稳固可靠。拟定周全细致的安装操作流程方案,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评估,以此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熟知设备的各项性能以及安装方面的具体要求,严格依据流程来开展操作,防止由于操作不合规范而引发的安装偏差情况。
6.2 完善调试流程并强化测试验证
拟定标准的设备调试流程,保障调试工作达成全面性、规范性。在开展绝缘测试时,依据设备的电压等级来挑选适宜的兆欧表,测试时间需不少于1 分钟,要记录下测试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与标准值予以对比;空载试验的持续时长不能少于1 小时,要对设备的温升状况、噪音情况以及振动情形进行监测,保证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带负荷试验要进行 24 小时的连续运转,模拟真实的运行工况对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展开监测,以此验证设备在满负荷状态时的性能;保护装置调试运用模拟故障的方法,借助专用的测试设备模拟不同类别的故障,对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以及选择性进行验证,确保在故障出现时保护装置能够迅速、精准地动作,将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7 工程案例应用与效果分析
在某居民小区,其居配电工程的总体建筑面积达到了 9.2 万平方米,此工程内涵盖着 12 栋住宅楼,并且配置了 3 台箱式变压器,总的容量为2000kVA 低压电缆,的总长度是 1.5km. 。
该工程运用了经过优化后的电力管线敷设以及设备安装施工技术,在进行管线敷设时,会结合周边环境来操作,对于绿化带区域,采用的直埋敷设的方式;在建筑物的周围采用穿管敷设的办法;干线的部分,采用桥架敷设,还借助BIM 技术对路径加以优化,防止管线冲突。工程完工后,经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在运行1 年之后的性能数据呈现情况如下表1 所示

相较于周边那些未运用优化技术的小区而言,此小区的年均故障发生次数显著减少,电缆绝缘电阻的维持比例有明显提升,设备的温度升高状况得到良好把控,保护装置的动作表现精准,这验证了优化策略具备有效性。
结论
居住配电工程的核心环节涵盖电力管线敷设以及设备安装,此施工技术的水准会直接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产生影响。当下,在管线敷设和设备安装作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借助科学地挑选适宜的敷设方式、有力地强化质量方面的管控、切实地提高安装的精确程度等优化举措,能够切实提升施工的质量。从工程案例看出,经过优化的技术方案可明显故障发生的比率,使电缆绝缘电阻的保持比率得以提高,让设备的运行性能得到改进,进而为居民营造出稳定且安全的用电情况。
参考文献:
[1]陈锦全,朱安邦.高密度地区市政管线高质量统筹规划和建设模式创新[J].中国给水排水,2024,40(24):40-45.
[2]储强.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综合管线敷设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23):75-77.
[3]李民.电力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3,(07):228-230.
[4]魏泽林.电力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系统控制对策[J].电工技术,2022,(18):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