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视角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

张红丽

晋中瑞云汇景文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运营部山西省晋中市030600

引言

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与旅游资源高效整合的战略路径,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共同富裕、激活乡村振兴活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崛起,文旅融合的治理体系与政策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进程中,党建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总抓手”,不仅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动员力,更通过制度设计、人才支撑和机制协同推动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本文尝试从党建引领角度出发,分析其在文旅融合进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制度创新路径,提出以制度协同、组织嵌入和机制建设为支点的推进策略,为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参考。

一、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逻辑与现实需要

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涉及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乡建等多个领域,治理主体多元、制度碎片化、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普遍存在。而党建工作具有天然的组织整合作用,通过党的领导机制,可以实现多部门资源与职能的统筹协调,使地方文旅融合在政策设计、项目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治理逻辑。党建引领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也有效破解了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在旅游企业、景区合作社、文化阵地等单位中的建制率和参与度,推动组织体系与产业体系同步发展,从而形成以党建为纽带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面对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旅游需求与文旅项目竞争格局的加剧,单一依靠市场调节或行政推动已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发展任务。党建引领提供了一种超越利益博弈、强化共同目标的治理方式,能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力量的有效整合。例如,文旅项目落地过程中,党组织可发挥桥梁作用,将上级政策精神转化为项目可执行机制,并通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等基层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内生”转变。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党建统领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成为文旅融合制度化、高效化的关键抓手。

二、文旅融合制度运行中的瓶颈与党建嵌入路径

当前文旅融合制度建设仍存在多个结构性难题。一是权责体系不清晰,文化和旅游部门职责交叉,项目审批流程繁复,往往导致资源浪费与效率低下;二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存在断裂,文旅融合在战略层面强调“融合发展”,但在基层层面仍以“文化办文化、旅游管旅游”的旧模式运作,缺乏制度贯通与目标协同;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配套资源不足,限制了融合效应的释放。在此背景下,党建引领可通过组织嵌入与制度联动实现治理提效,推动制度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型。

一方面,党组织应深度嵌入文旅融合项目全过程,在项目规划、政策解读、审批评估、运行监管等关键环节提供制度监督与过程引导,通过建立“党建+项目”联动机制,保障制度执行落地。另一方面,应强化党组织在制度设计层的参与度,构建跨部门联席协调机制与文旅融合党建联建平台,推动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职能部门的信息互通与制度协同。此外,党组织还可在文化资源盘活与旅游场景建构中发挥文化导向作用,引导项目开发坚守文化主线,防止“景观化”倾向,确保融合发展始终围绕主流价值与时代主题展开。

三、制度创新支撑下党建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协同机制

实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支撑,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深度协同机制。首先要创新“党组织+产业联合体”模式,在文旅资源丰富地区推动文旅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建立党建共建机制,实现组织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通过党组织牵头设立项目党小组、联合支部等形式,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优势,提升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还需将党务工作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将党建指标纳入项目考核体系,通过制度方式保障党建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力与落地率。

同时,要创新党群参与机制,激活群众在文旅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党建引领不仅是组织力量的统筹,更是价值认同的传播过程。可通过建立党群议事会、红色讲习所、文旅发展“微论坛”等形式,将群众参与制度化、常态化。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注重农民组织化参与,通过党支部引导农户、手工艺人、民宿经营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融合项目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亦可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支撑。正如“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产业升级和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四、党建引领下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制度突破方向

在乡村文旅融合进程中,党建引领作用尤为显著,需在制度层面持续创新,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融合机制。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体验,而是向文化沉浸、生态体验和产业互动转型。对此,党建应在制度建设上引导乡村旅游形成“文化主轴+生态底色+产业共建”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通过健全村级党组织的议事决策机制,将红色文化资源、非遗技艺、乡土景观纳入整体开发框架,保障开发路径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统一,避免“千村一面”的趋同化风险。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标志着乡村旅游迈入文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构建纵向上下贯通、横向条块协同的制度体系,由村党组织主导,联合文旅、农业、财政、生态等部门协同制定融合规划,配套设立专项资金、人才激励机制与项目评估体系。特别是要围绕“数字赋能”建立智慧文旅平台,实现数据可视、资源共享与运营高效联动,推动实现“党建+数字+融合”三位一体治理框架。正如研究指出:“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是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和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结语

在文旅融合迈向深层协同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党建引领展现出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与组织功能本文从治理逻辑、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角度出发,探讨了党建在资源整合、组织动员、制度协调中的核心作用,强调需通过系统设计与机制创新实现党建与文旅的深度嵌合。未来应持续推动“组织+制度+技术”的协同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融合治理体系,使党建力量真正成为推动文旅融合迈向新阶段的重要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赵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农村金融研究,2024,(02):14-27.

[2]谷甜甜,戴雅楠,车瑞昱,等.中国乡村振兴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44(12):15 5-164.

[3]郑倩倩,唐承财,张瑛.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与机制——以浙江省五四村为例[J].地 理科学进展,2024,43(10):1956-1973.

[4]李博,刘术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 2024,(05):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