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

吴蕾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工具,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系统传授,与专业课程缺乏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理解数学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探索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

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按照普通高中的数学体系编排,侧重于数学理论的推导和证明,与中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机械专业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机械制图和零件加工问题,但传统数学教材中这些内容的讲解往往缺乏与机械专业的具体案例结合,使得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

(二)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中职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足,加上传统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枯燥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三、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数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电子专业中,通过讲解电路分析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关键工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融合教学模式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专业问题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本质,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专业素养

数学是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融合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两者有机融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又要强调数学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例如,在机械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机械零件的加工和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融合

筛选和整合数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删除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计算机专业中,可以增加逻辑代数、算法设计等数学知识;在建筑专业中,可以加强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的教学。

引入专业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专业案例,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电工专业中,通过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的关系,引入函数和方程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电路问题。

(三)教学方法融合

项目教学法:以专业项目为载体,将数学知识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模具专业中,可以设计一个模具设计的项目,让学生在设计模具的过程中运用几何绘图、尺寸计算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专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数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信息化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制作专业相关的数学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评价融合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数学学习成绩和专业应用能力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数学成绩时,可以增加专业案例分析题和实践操作题的比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

五、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一)教学目标融合

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数学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市场调研、销售预测和客户关系管理等。

(二)教学内容融合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电子商务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电子商务中的数据挖掘、网络营销中的概率模型等。

引入了大量的电子商务案例,如淘宝店铺的销售数据分析、京东商城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等,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融合

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了“电子商务店铺运营数据分析”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店铺的销售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撰写数据分析报告。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视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融合

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项目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和笔试评价等。项目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小组讨论评价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笔试评价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实施融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项目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融合和教学评价融合等具体实施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数学应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融合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贡献。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融合教学模式的支持和引导,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职服装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 张奇;赵慧.西部皮革,2024(14)

[2] 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 赖新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