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浸润·体验·表征:幼儿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关键

作者

毛沛沛

南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培养幼儿的情感、品德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突出浸润、体验和表征这三个重要路径。

1 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园教育

1.1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

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需秉持系统性与趣味性原则。在语言领域,选取经典古诗词、民间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如《咏鹅》《司马光砸缸》等,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趣味朗诵,让幼儿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科学领域可引入传统科技知识,如造纸术、指南针原理,借助简单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艺术课程则围绕传统绘画、剪纸、戏曲等艺术形式展开,设置绘画脸谱、制作剪纸作品等活动,培养幼儿艺术素养。通过整合多领域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日常课程,构建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为幼儿启蒙传统文化知识。

1.2 传统文化在日常活动中的体现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处处可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早晨入园时,引导幼儿用传统礼仪相互问候,如作揖行礼,培养良好礼仪习惯。课间操可编排具有民族特色的韵律操,融入秧歌、武术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同时感受传统体育魅力。午餐环节介绍传统饮食文化,如节日美食习俗,让幼儿了解饺子、汤圆等食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自由活动时间提供传统玩具,如七巧板、九连环,锻炼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日常点滴,让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幼儿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基因。

1.3 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与浸润效果

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在园内环境布置上,打造传统文化主题墙,展示民间艺术作品、传统节日介绍等内容。设置传统文化体验区,摆放传统服饰、乐器、手工艺品等,供幼儿触摸、体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周,如“民俗文化节”,邀请民间艺人入园表演,组织亲子传统游戏等。在这种氛围浸润下,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加深,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逐渐形成,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实现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2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实施与方法

2.1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设计

设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要贴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可开展“传统服饰秀”活动,让幼儿穿上汉服、旗袍等,感受不同服饰风格,了解传统服饰文化。中班幼儿可参与“传统节日庙会”活动,设置猜灯谜、投壶等游戏摊位,模拟庙会场景,亲身体验传统节日氛围。大班幼儿则组织“非遗传承之旅”,参观剪纸、陶艺工作室,观看手艺人制作过程,并尝试亲手制作,深入了解非遗文化。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2 幼儿园文化节庆活动策划

幼儿园文化节庆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春节时,组织幼儿制作春联、福字,装饰教室,举办春节联欢活动,表演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感受春节热闹喜庆氛围。端午节开展包粽子、赛龙舟比赛,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由来与习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中秋节组织亲子赏月活动,制作月饼,讲述嫦娥奔月故事,增进亲子关系,传承中秋团圆文化。通过精心策划这些节庆活动,将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2.3 传统文化体验与互动教学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互动教学能提升幼儿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例如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教师先示范剪纸、编织步骤,然后让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经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与建议。在传统故事讲述课上,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角色,演绎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体验与互动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活力,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

3 传统文化表征的教学策略与效果

3.1 幼儿园传统文化展示与表演

幼儿园传统文化展示与表演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传播文化的平台。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才艺展示活动,幼儿可表演戏曲选段、民族舞蹈,演奏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展示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与表现力。在校园文化节上,组织传统文化主题表演,如《花木兰》《西游记》等经典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幼儿通过精彩演绎,将传统文化生动呈现给观众,吸引更多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推动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播与传承。

3.2 利用手工艺制作展现传统文化

手工艺制作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直观方式。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手工艺课程,如陶艺制作,幼儿通过揉、捏、搓等动作,制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陶器,如生肖造型、传统建筑模型,了解陶艺历史与工艺。刺绣课程中,幼儿尝试简单针法,绣制传统图案,感受刺绣艺术的精美。通过这些手工艺制作活动,幼儿不仅掌握手工技能,更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培养耐心、细心与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在指尖传承与发扬。

3.3 幼儿园传统文化故事讲解与演绎

传统文化故事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精美的绘本,为幼儿讲解《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经典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良好品德。随后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演绎,幼儿自行分配角色,设计服装道具,用稚嫩的表演诠释故事内容。在讲解与演绎过程中,幼儿对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语言表达、表演能力得到锻炼,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4 结语:

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浸润、体验与表征是关键路径。浸润式教育借助环境与日常活动,从入园时引导幼儿行拱手作揖之礼,到打造传统文化主题长廊展示剪纸、风筝等,再到语言课吟诵诗词、美术课教授国画技法,让传统文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点滴渗透,于无形中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体验式学习依据幼儿年龄设计多元活动,小班的“传统服饰派对”、中班的“传统节日集市”以及大班的“非遗探索之旅”,让幼儿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表征则通过展示表演、手工艺制作、故事讲解演绎等方式,如举办才艺汇演、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角色扮演经典故事,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外显,锻炼其能力的同时,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参考文献:

[1]李明,王丽.(2023).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40(2),78-86.

[2]张浩云,杨娟.(2022).传统文化浸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幼儿教育,35(3),112-120.

[3]王磊,张晓惠.(2021).幼儿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园教育,28(4),45-52.

[4]刘娜,张磊.(2020).幼儿园传统文化表征教学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学刊,25(1),33-40.